住建部地下综合管廊课题调研组充分肯定杭州经验,点赞杭州建设管理模式!

时间:2020-11-27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
 
    

1125-26日,受住建部委托,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副主任李吉祥带领的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评估系列课题调研专家组来杭调研交流,重点围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政策、规划、技术标准和运维管理等展开。


市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铁定陪同调研并详细介绍杭州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总体情况。市管廊办、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人防办、市城投集团、市钱投集团、钱塘新区管委会、富阳区建设局、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市城基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杨铁定副主任指出,杭州市区城镇建设用地82%以上已经建成,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建设综合管廊,有效、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是杭州节约、集约、科学、有序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杭州市建委在推进地下管廊成网连片基础上,以“上改下”为主线,将主城区德胜路、艮山路、沿江大道管廊等试点项目建设与城东区域开展的8回路220KV高压电力“上改下”相结合,实现了区域内110KV、220KV高压电力缆线的入地,由此有效释放地面土地资源2600余亩,土地价值580余亿元,远高于管廊59.8亿元的建设投资成本。

 

 

同时着力协调解决管廊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成功突破管廊产证办理政策瓶颈,德胜路地下综合管廊顺利领到了浙江省首张管廊产权证,为全市管廊后续运营管理、资产保值增值打下基础。

 

 

市管廊办结合调研专家组提出的调查问卷,详细介绍了杭州综合管廊建设相关的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技术标准、运维管理等方面情况。目前,杭州以市政府规章形式颁布《杭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出台20多项配套政策,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开展新一轮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扩大支线、缆线管廊布局,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施工工艺,结合实际应用矩形顶管、TRD工法、MJS工法等技术。推进综合管廊产权办理,落实综合管廊运维主体责任,建立市级、组团级管廊两级监控平台,确保综合管廊安全运行。

 

截至2020年10月底,杭州在建干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共25个,总长105.57公里,总投资约184亿元。5个试点管廊项目建成37.7公里(含管廊延伸联络段),完成试点计划的112.63%,完成总投资67.36亿元,完成试点计划总投资的112.64%。


 

课题调研组专家重点围绕社会资本参与、入廊费缴纳、运营收费标准、市场化运维、财政政策补贴等方面提问交流。课题调研组与会专家表示杭州结合试点工作,对综合管廊建设面临的困难作了有益地探索和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将为推动全国综合管廊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杭州力量。

 

小编从会上获悉,调研专家组对杭州管廊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政策法规、运作模式、投融资管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和成功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体现在七项建管模式:

 

综合化协调模式

 

杭州成立了由副市长为组长的“杭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管廊办”)。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并设置专门处室开展日常工作,牵头抓总,积极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以最实用、迅速、有效的方式协调解决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精细化推进模式

 

在总体布局上,科学预测市政管线需求,合理布局综合管廊,确定“一片三区、多点多廊、串联成网”的综合管廊建设发展格局。

 

 

在建设时序上,统筹重大工程项目与综合管廊项目,结合道路(艮山路综合管廊)、地铁(金桥北路综合管廊)、电力隧道(德胜路综合管廊)、供水工程(大毛坞-仁河大道综合管廊)同时实施综合管廊,降低施工成本,节约项目投资。

 

立体化保障模式

 

杭州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管线强制入廊、同级财政给予70%建设资金补助政策,在全国率先提出“一廊一价”有偿使用原则,允许管线单位采用分期支付或按年限买断等方式缴纳入廊费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标准化施工模式

 

杭州积极进行施工工艺创新,探索完善技术标准,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克服遭遇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开挖、跨江过河等难题。

 

 

在德胜路综合管廊建设时,开创性应用“矩形顶管”技术下穿高速公路、上跨污水干管,做到了国家高速主干网不限速、不分流、不限载的“零干扰”,污水干管不降压、零渗漏、控沉降的“零事故”。

 

整体化补偿模式

 

杭州在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将综合管廊建设与区域地上、地下开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管廊建设盘活土地资源、土地增值反哺管廊建设的良性循环。


 

 

杭州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实施后,将有效释放地面土地资源4079.48余亩,可实现土地价值约741亿元。

 

智能化监管模式

 

杭州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成了市级、组团级管廊两级监控平台系统,已有三条管廊接入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控中心。

 

 

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发挥“城市大脑”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提高综合管廊监管水平。同时,按照管养分开、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市场招标确定专业的综合管廊日常维护单位。

  

专业化运营模式

 

杭州正在探索建立综合管廊产权登记的政策措施,以此推动地下空间产权登记,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完善综合管廊的运作模式,推动“多家主体共同建设模式”向“一家国企统一运营模式”转变。

 


住建部地下综合管廊课题调研组充分肯定杭州经验,点赞杭州建设管理模式!

时间:2020-11-27 浏览次数:

1125-26日,受住建部委托,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副主任李吉祥带领的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评估系列课题调研专家组来杭调研交流,重点围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政策、规划、技术标准和运维管理等展开。


市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铁定陪同调研并详细介绍杭州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总体情况。市管廊办、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人防办、市城投集团、市钱投集团、钱塘新区管委会、富阳区建设局、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市城基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杨铁定副主任指出,杭州市区城镇建设用地82%以上已经建成,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建设综合管廊,有效、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是杭州节约、集约、科学、有序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杭州市建委在推进地下管廊成网连片基础上,以“上改下”为主线,将主城区德胜路、艮山路、沿江大道管廊等试点项目建设与城东区域开展的8回路220KV高压电力“上改下”相结合,实现了区域内110KV、220KV高压电力缆线的入地,由此有效释放地面土地资源2600余亩,土地价值580余亿元,远高于管廊59.8亿元的建设投资成本。

 

 

同时着力协调解决管廊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成功突破管廊产证办理政策瓶颈,德胜路地下综合管廊顺利领到了浙江省首张管廊产权证,为全市管廊后续运营管理、资产保值增值打下基础。

 

 

市管廊办结合调研专家组提出的调查问卷,详细介绍了杭州综合管廊建设相关的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技术标准、运维管理等方面情况。目前,杭州以市政府规章形式颁布《杭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出台20多项配套政策,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开展新一轮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扩大支线、缆线管廊布局,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施工工艺,结合实际应用矩形顶管、TRD工法、MJS工法等技术。推进综合管廊产权办理,落实综合管廊运维主体责任,建立市级、组团级管廊两级监控平台,确保综合管廊安全运行。

 

截至2020年10月底,杭州在建干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共25个,总长105.57公里,总投资约184亿元。5个试点管廊项目建成37.7公里(含管廊延伸联络段),完成试点计划的112.63%,完成总投资67.36亿元,完成试点计划总投资的112.64%。


 

课题调研组专家重点围绕社会资本参与、入廊费缴纳、运营收费标准、市场化运维、财政政策补贴等方面提问交流。课题调研组与会专家表示杭州结合试点工作,对综合管廊建设面临的困难作了有益地探索和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将为推动全国综合管廊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杭州力量。

 

小编从会上获悉,调研专家组对杭州管廊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政策法规、运作模式、投融资管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和成功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体现在七项建管模式:

 

综合化协调模式

 

杭州成立了由副市长为组长的“杭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管廊办”)。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并设置专门处室开展日常工作,牵头抓总,积极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以最实用、迅速、有效的方式协调解决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精细化推进模式

 

在总体布局上,科学预测市政管线需求,合理布局综合管廊,确定“一片三区、多点多廊、串联成网”的综合管廊建设发展格局。

 

 

在建设时序上,统筹重大工程项目与综合管廊项目,结合道路(艮山路综合管廊)、地铁(金桥北路综合管廊)、电力隧道(德胜路综合管廊)、供水工程(大毛坞-仁河大道综合管廊)同时实施综合管廊,降低施工成本,节约项目投资。

 

立体化保障模式

 

杭州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管线强制入廊、同级财政给予70%建设资金补助政策,在全国率先提出“一廊一价”有偿使用原则,允许管线单位采用分期支付或按年限买断等方式缴纳入廊费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标准化施工模式

 

杭州积极进行施工工艺创新,探索完善技术标准,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克服遭遇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开挖、跨江过河等难题。

 

 

在德胜路综合管廊建设时,开创性应用“矩形顶管”技术下穿高速公路、上跨污水干管,做到了国家高速主干网不限速、不分流、不限载的“零干扰”,污水干管不降压、零渗漏、控沉降的“零事故”。

 

整体化补偿模式

 

杭州在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将综合管廊建设与区域地上、地下开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管廊建设盘活土地资源、土地增值反哺管廊建设的良性循环。


 

 

杭州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实施后,将有效释放地面土地资源4079.48余亩,可实现土地价值约741亿元。

 

智能化监管模式

 

杭州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成了市级、组团级管廊两级监控平台系统,已有三条管廊接入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控中心。

 

 

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发挥“城市大脑”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提高综合管廊监管水平。同时,按照管养分开、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市场招标确定专业的综合管廊日常维护单位。

  

专业化运营模式

 

杭州正在探索建立综合管廊产权登记的政策措施,以此推动地下空间产权登记,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完善综合管廊的运作模式,推动“多家主体共同建设模式”向“一家国企统一运营模式”转变。

 


图片 关闭本页

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