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市建委召开建筑工地环境整治百日攻坚部署会,全面推进建筑工地及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提升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
市建委董天乐副书记、副主任作了工作部署。
他强调,开展“美丽杭州”创建暨“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百日集中攻坚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杭州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抓手,建筑施工环境整治是创建全域美丽、提升城市面貌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百日整治的成效,意义重大。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在建工程施工中通行便道面层坑洞破损、路面起伏积水、施工场地脏乱、扬尘噪音污染等重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全力打造绿色、文明、低影响的施工环境。
市地铁集团、市城投集团、市运河集团、市钱投集团、市交投集团分管领导,各区、县(市)建设局分管领导,市建委相关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及在杭特、一级施工企业、监理单位、部分地铁项目参建企业参加。
小编从会上获悉,目前市建委联合市城管局正在进行市级联合督查,按照“周排名、月评比”要求每周对主城区进行一次巡查全覆盖。各级建设部门和监督机构已检查工地1944个次,下发整改单1056份,开展行政处罚61起,责令停工整改项目28个,因施工环境问题实施信用惩戒42起。
会上播出的曝光视频和市级联合督查均发现,施工便道坑洞不平,施工场地裸土覆盖,湿法作业没有落实、围挡外立面和主出入口未保持洁化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此,根据市政府关于全市域“美丽杭州”创建暨“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百日集中攻坚行动总体部署,市建委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建筑工地环境整治的通知》,明确全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全数参与环境整治,整治标准和规范详见5月12日《全市建筑工地环境整治行动开始了,重点注意三个方面!》。
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工地周边通行道路、施工现场环境、夜间施工管理、工地围挡、施工扬尘治理、工地出入口六个重点整治项目的标准和要求。
01建筑工地周边通行道路平整
及时发现道路病害并按标准做好维修,确保通行道路无坑洞、无积水、无沉降,人行道无松动、无残缺、无积水。
做好施工范围内的市政管道保护,无占压、损坏市政设施现象。
在初步设计文本中应体现施工区域通行道路设计专项,设计、施工标准不低于原有道路标准,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平整度、稳定性。
道路清洗要做到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含店前道路)路面、侧石、标志标线见本色,无污渍。
02建筑工地现场环境整洁
生活区实施垃圾分类,垃圾桶不乱堆乱放,垃圾桶日产日清。
03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管理
制定噪声管理制度,按夜间作业审批要求开展夜间施工作业,噪声排放符合标准。
严格禁止中考、高考等特殊时期进行夜间施工。
04建筑工地工地围挡规范
围挡全封闭、无破损、有序、保持洁化。
房建工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市政工程围挡高度不低于2.1米。
按要求制作文明施工公示牌并在主要出入口外围醒目位置上墙公示。
05严格治理建筑工地扬尘
严格落实“6个100%”扬尘治理措施和“控尘十条”要求,重点做好围挡封闭、裸土覆盖、土石方作业、车辆冲洗等重点部位环节的扬尘治理措施。
非施工作业的裸露地面、易扬尘材料、土方进行覆盖。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材料堆放和加工场地硬化到位。
土方开挖、回填、现场破拆、切割作业,应采用洒水等湿法作业。
现场设置喷淋、雾炮等降尘设备,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施并保持在线。
06建筑工地出入口管理规范
工地出入口硬化到位,主出入口50米范围内保持洁化,无碎砖乱石,无明显污泥、污水。
项目大门口设置冲洗装置和废水沉淀池(三级沉淀),出土阶段必须安装车辆自动冲洗装置,工程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等物料运输车辆须冲洗干净离场。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阶段,将围绕市区地铁工程和重点市政项目,全面开展施工区域通行道路提标改造工作。新建项目按照设计导则要求纳入项目设计;对已经完成通行道路施工的,对照标准要求进行整改;对已完成提标改造的通行道路,按照地铁建设施工区域专项整治的工作安排,及时纳入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目前,各区、县(市)建设局和市质安监总站正在对监管范围内的建筑工地进行全数检查,对未开展自查自纠、问题较多、部门抄告的工地,采取通报排名、信用扣分、行政处罚等措施。同时市建委将联合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组织现场督查检查,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项目和工作不力的地区进行通报排名和媒体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