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0-00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9-10 11:08:40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西11号建议的答复


 

崔新明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实行“最多改一次”的建议》(西11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住保房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以来,杭州市全面贯彻国家、浙江省有关工作部署,围绕打造“六有宜居小区”(有完善设施、有整洁环境、有配套服务、有长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谐关系)的目标,先后制定出台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技术导则、工作指南、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改造提升工作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等内容,全力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

1.协商共治,精准改造。尊重居民意愿,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项目验收、长效管理,居民参与改造全过程。设定两个“2/3原则”,即申报下一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需符合物权法规定的“双2/3”条件,且业主对改造方案(内容)的认可率达2/3。做到居民的意见有人听,问题有人答,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竣工验收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菜单式”改造内容,明确83个基础改造项和48个提升改造项,重点突出综合改造和服务提升。依托“社区、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专业驻点人员”五方协同机制,及时收集民需、汇聚民智,根据居民意见及时完善改造方案,确保方案精准实施。

2.建章立制,综合施改。根据《技术导则》,从“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打造文化、强化管理”等五方面,明确改造内容,使整个改造过程有章可循。明确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为统领,整合多个职能部门的单项工程,统筹实施消防安防提升、加装电梯、养老托幼设施建设、污水零直排、管线上改下等单项工程,进行整体系统“升级”,避免多次或重复施工,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制定《建设指南》,建立了一套从第一次征求居民意见到改造后的长效管理的基本程序,通过以计划代立项,组织方案联审、EPC招标、联合验收等方式,简化审批流程。

3.建管并重,长期保持。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势,发动居民共同参与改造,实现从“政府一管到底、街道社区兜底”到“我们的家园,需要共同守护”的转变。通过对小区闲置用房、物业用房、社区用房等进行改建或提升,尽可能增加老旧小区配套服务用房。积极引入专业物业或准物业参与管理,探索通过物业管理打包连片、区域性管理的模式,降低物业管理的成本。探索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形成有稳定投资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将信息技术嵌入社区治理,结合“雪亮行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广敏感场所安全监管、小区环境卫生、智慧用电安全监管、孝心车位管理、独居老人关怀和小区人员出入管理等应用场景,实现小区智慧化管理。

4.提升服务,专业管理。2019年,市政府出台的《杭州市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综合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实现同步改造提升、同步服务提升,改造完成即引入专业物业服务,并将能否落实长效物业服务作为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的考核成效之一。同时明确,在2020-2022三年时间段内,设立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提质提价奖补资金。对承接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经考核评定达标的,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对未实施专业化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探索整合公共管理经费,将原由街道(乡镇)承担的绿化、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打包交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并按照一定标准向居民收取相应费用,改善老旧小区综合管理水平。

目前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的成效以初现。据对已竣工的44个试点项目进行不完全统计,累计新增停车位2718个,加装电梯46个(预留加梯位126个),新增养老、托幼服务场所、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各类公共服务场地约1.3万平方米,实施智慧安防小区改造36个,完成架空缆线“上改下”48公里、序化56公里,完成垃圾投放点及分类设施改造280个,纳入物业管理小区26个,38个小区实施污水零直排改造,排水管网改造161公里,屋顶修缮21.5万平方米,绿化改造提升45.65万平方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老旧小区改造是当前国内各个城市均面临的管理难题,杭州市自2000年起,虽然先后开展了各类专项行动,逐步完善了老旧小区的一些难题,也带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复开挖、重复建设等问题,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本轮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我们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回应民之所盼和民之所呼,以“十年内最多改一次”为目标,原则上单个小区十年内只进场综合施工一次,将老旧小区内涉及民生的重要问题通盘纳入提升计划。

1.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最快速度、最大功能、最好质量、最小影响”的原则,在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进一步压实责任,严格按照完成时限倒排节点计划,统筹好各方面人员、资源,强化计划引领,并加快实施进度,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300个”任务全面完成。

2.提升建设品质。在改造过程中,以打造全国标杆为目标,进一步树立品质意识和安全意识,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提高改造方案的科学性、群众性和实效性;突出协商共建,做实做细民意征集工作,科学安排施工时序,尽量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各环节的管理,努力做到工程质量有保证、安全生产无事故、文明施工有成效、工程实施少扰民。

3.坚持综合施改。继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由“零敲碎打、单项改造”向“统筹谋划、综合改造”的转变。强化环节把控。编制出台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设计要点》、《方案审查要点》等文件,在方案设计和方案审查阶段,充分听取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和需求,做好各专业和单项工程的统筹配合。在工程实施阶段,建设单位加强与专业单位和职能部门的联系对接,确保各专项工程按照要求实施到位;同时加强管线综合,有序安排各专业的建设时序,对暂不实施加装电梯的楼栋,要提早做好管线迁改、预留出电梯位置。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单位、参建单位、街道、社区、业主代表等召开验收评审会,全面评估综合改造的成效。

4.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这个惠民工程,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园意识,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让居民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角”。通过盘活社区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共建和运营,激活小区“造血功能”。强化对综合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实行专业物业或准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督促,鼓励推动“小区管家”等服务模式,以“美好家园”建设促进老旧小区改造,努力做到一次改造,长期保持。

感谢您对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办公室  熊明强、方丽君

联系电话:87020171      传真:87066617

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0-00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9-10 11:08:40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西11号建议的答复


 

崔新明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实行“最多改一次”的建议》(西11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住保房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以来,杭州市全面贯彻国家、浙江省有关工作部署,围绕打造“六有宜居小区”(有完善设施、有整洁环境、有配套服务、有长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谐关系)的目标,先后制定出台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技术导则、工作指南、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改造提升工作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等内容,全力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

1.协商共治,精准改造。尊重居民意愿,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项目验收、长效管理,居民参与改造全过程。设定两个“2/3原则”,即申报下一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需符合物权法规定的“双2/3”条件,且业主对改造方案(内容)的认可率达2/3。做到居民的意见有人听,问题有人答,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竣工验收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菜单式”改造内容,明确83个基础改造项和48个提升改造项,重点突出综合改造和服务提升。依托“社区、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专业驻点人员”五方协同机制,及时收集民需、汇聚民智,根据居民意见及时完善改造方案,确保方案精准实施。

2.建章立制,综合施改。根据《技术导则》,从“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打造文化、强化管理”等五方面,明确改造内容,使整个改造过程有章可循。明确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为统领,整合多个职能部门的单项工程,统筹实施消防安防提升、加装电梯、养老托幼设施建设、污水零直排、管线上改下等单项工程,进行整体系统“升级”,避免多次或重复施工,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制定《建设指南》,建立了一套从第一次征求居民意见到改造后的长效管理的基本程序,通过以计划代立项,组织方案联审、EPC招标、联合验收等方式,简化审批流程。

3.建管并重,长期保持。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势,发动居民共同参与改造,实现从“政府一管到底、街道社区兜底”到“我们的家园,需要共同守护”的转变。通过对小区闲置用房、物业用房、社区用房等进行改建或提升,尽可能增加老旧小区配套服务用房。积极引入专业物业或准物业参与管理,探索通过物业管理打包连片、区域性管理的模式,降低物业管理的成本。探索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形成有稳定投资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将信息技术嵌入社区治理,结合“雪亮行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广敏感场所安全监管、小区环境卫生、智慧用电安全监管、孝心车位管理、独居老人关怀和小区人员出入管理等应用场景,实现小区智慧化管理。

4.提升服务,专业管理。2019年,市政府出台的《杭州市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综合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实现同步改造提升、同步服务提升,改造完成即引入专业物业服务,并将能否落实长效物业服务作为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的考核成效之一。同时明确,在2020-2022三年时间段内,设立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提质提价奖补资金。对承接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经考核评定达标的,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对未实施专业化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探索整合公共管理经费,将原由街道(乡镇)承担的绿化、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打包交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并按照一定标准向居民收取相应费用,改善老旧小区综合管理水平。

目前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的成效以初现。据对已竣工的44个试点项目进行不完全统计,累计新增停车位2718个,加装电梯46个(预留加梯位126个),新增养老、托幼服务场所、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各类公共服务场地约1.3万平方米,实施智慧安防小区改造36个,完成架空缆线“上改下”48公里、序化56公里,完成垃圾投放点及分类设施改造280个,纳入物业管理小区26个,38个小区实施污水零直排改造,排水管网改造161公里,屋顶修缮21.5万平方米,绿化改造提升45.65万平方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老旧小区改造是当前国内各个城市均面临的管理难题,杭州市自2000年起,虽然先后开展了各类专项行动,逐步完善了老旧小区的一些难题,也带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复开挖、重复建设等问题,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本轮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我们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回应民之所盼和民之所呼,以“十年内最多改一次”为目标,原则上单个小区十年内只进场综合施工一次,将老旧小区内涉及民生的重要问题通盘纳入提升计划。

1.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最快速度、最大功能、最好质量、最小影响”的原则,在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进一步压实责任,严格按照完成时限倒排节点计划,统筹好各方面人员、资源,强化计划引领,并加快实施进度,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300个”任务全面完成。

2.提升建设品质。在改造过程中,以打造全国标杆为目标,进一步树立品质意识和安全意识,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提高改造方案的科学性、群众性和实效性;突出协商共建,做实做细民意征集工作,科学安排施工时序,尽量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各环节的管理,努力做到工程质量有保证、安全生产无事故、文明施工有成效、工程实施少扰民。

3.坚持综合施改。继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由“零敲碎打、单项改造”向“统筹谋划、综合改造”的转变。强化环节把控。编制出台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设计要点》、《方案审查要点》等文件,在方案设计和方案审查阶段,充分听取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和需求,做好各专业和单项工程的统筹配合。在工程实施阶段,建设单位加强与专业单位和职能部门的联系对接,确保各专项工程按照要求实施到位;同时加强管线综合,有序安排各专业的建设时序,对暂不实施加装电梯的楼栋,要提早做好管线迁改、预留出电梯位置。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单位、参建单位、街道、社区、业主代表等召开验收评审会,全面评估综合改造的成效。

4.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这个惠民工程,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园意识,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让居民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角”。通过盘活社区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共建和运营,激活小区“造血功能”。强化对综合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实行专业物业或准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督促,鼓励推动“小区管家”等服务模式,以“美好家园”建设促进老旧小区改造,努力做到一次改造,长期保持。

感谢您对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办公室  熊明强、方丽君

联系电话:87020171      传真:8706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