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1-002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8-03 15:33:20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412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中共界别小组: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不断优化我市地下空间管理和商业化利用的建议》(第412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人防办、市商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主要工作情况

(一)建立工作机制。组建提案办理工作小组,会同市规资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人防办等协办单位建立提案办理工作联络机制,明确各单位提案办理联络人员,不定期开展提案办理工作联络和协商。

(二)明确责任分工。根据提案内容,将完善规划、加强管理、高效利用等三大建议内容细分成8项工作任务,并将具体任务分解落实给市直部门和相关区政府。

(三)保持沟通对接。5月、7月、8月,会同各协办单位先后多次与市政协郭初民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来虹副部长及市政协相关同志等提案人进行沟通对接,深入了解提案意图和诉求,汇报提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提案人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四)开展调研考察。由市建委牵头,会同各协办单位,赴奥体博览城等重点项目调研考察地下商业配套,并提出相关要求指导。

二、关于完善规划情况

一是将地下空间专项报告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019年我市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我委编制了《地下空间和人防专项报告(2019—2035)》,通过对我市地下空间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研判,提出了我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目标、规划举措和行动计划,提交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是编制完成地下空间“十四五”发展规划。着眼未来地下空间发展趋势和城市开发建设目标,我委组织编制了《杭州市地下空间(含综合管廊)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专篇之一,报市政府审批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三是编制新一版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正在牵头组织编制《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20-2035年)》,提出“十四五”期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目标、政策举措和重大项目,描绘2035年地下空间开发远景目标,打造地下空间开发升级版。四是制定重点区域标准化设计导则。启动制定《重点区域地下空间标准化设计导则(试行)》,明确重点区域地下空间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为地下空间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三、关于加强管理情况

一是按照国家、省、市部署,目前我委会同相关单位正在制定工作方案,牵头做好地下设施普查、安全隐患排查和提标改造,建立地下市政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二是为加快推进以城市地质环境为重点的地下智慧感知系统建设,实现地质环境安全“整体智治”,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市政府印发了《杭州市地下智慧感知系统建设方案》,由规资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三是全面启动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建设,我委制定了具体方案,按市政府要求,以“新城建”试点为契机,结合CIM平台建设和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研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综合管廊、地下管线等领域建设管理的应用场景,防控地面塌陷,实现地下设施全生命周期管控。

四、关于商业利用情况

2020年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办法》,鼓励地下连通通道(空间)建设,鼓励开发自有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地下空间;符合一定条件的地下连通通道(空间)可以设置经营性功能,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30%。连通道(空间)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经营性功能,能提升连通道的使用效率,也弥补地下通道的建设成本,为促进地下互联互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三五”期间,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地下人防场所、重点建设项目地下空间、地下连通通道等资源,按照平战结合、公益性等要求,积极做好地下空间的商业化利用,比如各地铁站台地下通道的小商业集聚、武林广场地下商城、西湖文化广场地下商场、砂之船奥特莱斯、湖滨in77地下车库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市人防办利用人防工程开发建设的803地下粮库,已经成为全国的标杆,更是平战结合的典范。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顶层设计,为“十四五”谋好局开好篇

1.在地下空间专项规划中加强商业化功能布局。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完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20-2035年)》的编制和报批。本《专项规划》拟协调“地下道路”、“轨道交通”、“综合管廊”三张网,统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人防设施等多个相关规划,有序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一核九星”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谋划出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实施区域,纳入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名录。从重点区域分类看,主要有“商务办公、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综合节点”四种类型,根据不同分类分别做好区域规划,加强商业化功能布局。对于已建的存量地下空间,把武林广场商业区域、钱江新城中心区作为两大商业集聚的标志性区域,优化招商引资,提升区域活力,打造为地下商业样板区。对于在建的重点区域,亚运场馆、云城、三江汇、西站交通枢纽等,把建设开发与商业化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做好业态策划和布局,形成与地上商业的“差异化”,确保建得好,用得好。(市建委、市规资局、市人防办、市商务局)

2.开展重点区域地下空间标准化设计导则研究。重点研究地下空间重点区域地下、地上空间开发规模、多功能设置标准、互连互通标准化设计、动静态交通及慢行系统标准化设计、下沉广场及出入口设置标准等。同时编制设计导则,在功能与业态、建筑与公共空间、环境景观、交通与运输、人防与无障碍、节能与节水、高效运营管理各方面提出控制要求。规划部门针对TOD综合开发项目,编制一体化城市设计,明确地下空间的管控要求并落实到详细规划。(市建委、市规资局)

(二)升级管控,推动信息化管理

1.实现地质环境安全“整体智治”。地下智慧感知系统由城市地质数据库、地质环境安全监测感知体系、智慧感知应用平台三大部分构成,通过“一库、一图、一模型、一平台、一体系”的“五个一”建设,实现城市地质三维可视化、地质环境监测智慧化、数据集成应用体系化,为发现并处置地质安全风险隐患、城市运行安全提供地质保障。2021年底前,完成 2010年(含)以后存量地质勘察资料的汇交以及城市地质数据库和智慧感知应用平台的搭建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 2000—2009年存量地质勘察资料的汇交,通过地质数据的收集汇总和不良地质体成灾机理研究,持续深化、完善“地质风险一张图”管控内容。2025年底前,完成所有存量地质勘察资料的汇交和主城区重点区域地质环境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的布局,形成地质环境安全风险监测感知工作闭环,并将其纳入市应急响应平台管控。(市规资局、市建委、市人防办、市发改委等)

2.加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我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数字赋能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切实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到2021年底,建立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统筹管理工作机制;启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到2022年底,完成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成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同步完成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到2023年底,完成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整治改造;逐步进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CIM),在完成普查工作和提标改造的基础上,绘制本地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逐步开发完善设施模拟仿真、监测预警、实时报警等功能。(市建委、市规资局、市城管局等)

(三)以点带面,提升商业化利用水平

1.奥体博览城

奥体博览城包括滨江区块的奥体主体育场、网球中心、滨盛路下穿隧道以及萧山区块的亚运三馆等。是一个以体育和博览功能为主,集文化、商贸、旅游、居住、演艺、美食、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奥体博览城滨江区块地下空间总面积31.28万方,主要分布在主体育场、网球中心、奥体商业及配套车库、滨盛路下穿隧道等。主体育场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主要用于“一馆两中心”(印学博物馆、杭州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馆用房,为赛后利用,以馆养馆提供保障。此外,地下一层还配套了12万方的商业用房,计划亚运前完成业态布局及招商,亚运后逐步对外开放。

奥体博览城萧山区块的亚运三馆中,体育馆、游泳馆地下商业面积为2.92万平方米,定位主题为1+X,即“运动 + 娱乐、生活、文化、社交”。地下一层西部计划打造“运动+文化”空间,引入影院、体育主题文化店等类型业态;地下一层中部计划打造“运动+社交”空间,引入夜店、酒吧、观赛餐饮等类型业态;地下一层东部计划打造“运动+生活”空间,引入精品超市、体育零售、少儿培训等类型业态。综合训练馆地下一层商业面积为5857平方米,计划引入体育零售、快捷餐饮等配套性商业。

2.武林广场区域(恒隆广场)

武林广场区域以武林广场地下商城为核心,与周边商业综合体通过地下互联互通,成为杭州最繁华的地下商业核心圈。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地下一层通过地下通道连接到杭州大厦、国大城市广场和武林银泰,未来还将连通到杭州中心、恒隆广场等商业综合体,联合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商业中心;地下二层则与武林广场地铁站无缝对接。经过多年的发展,武林商圈不仅积聚了很好的人气基础,还具有非常成熟的商业形态,商业集中、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涉及的业态也非常广,不仅有高档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专卖店、便利店,还有很多品牌专卖店、特色餐饮连锁店、咖啡店以及各类饰品店、服装店等,使得武林商圈成为四通八达的航母级商业综合体。

恒隆广场为在建项目,目前结合项目开发,拟计划新建4条地下连通道,串联武林广场地铁站与凤起路地铁站,优化整个武林商圈地下步行系统,目前已做好互联互通方案,下一步督促拱墅区政府,在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加快推进实施。

3.运河亚运公园

运河亚运公园位于拱墅区,承办2022年杭州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和曲棍球比赛,是杭州主城区范围内唯一新建场馆,也是仅有的集公园、场馆、商业于一体的运动综合体。总用地面积为701亩,总建筑面积为18.5万方,其中地上4.7万方、地下13.8万方,配建地下机动车位2246个。公园四周被住宅环绕,以居住、商业、教育业态为主,距离地铁2号线虾龙圩站约700米,距离地铁5号线萍水街站约1公里。

运河亚运公园由“一场一馆一广场两中心”组成,南馆北场通过地下商业峡谷,即2.6万方下沉步行商业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兼顾无缝衔接两地块和保证行人过街安全的同时,实现良好的地下室内空间通风和采光。商业街北区将以音乐酒吧+特色餐饮为主题的花园式步行街,南区以体验娱乐+文创艺术+休闲美食为主题的全龄互动休闲空间,最终呈现为多元美食、音乐酒吧、脱口秀、相声馆、文创艺术等一体的品质社交生活后花园。地下商业峡谷将以时空隧道主题概念贯穿,塑造一个愉悦惬意、充满活力的商业空间。

地下商业街24小时不夜城的主题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拉动了整个街区的经济坪效;首创音乐发布中心首进杭城,其自带的媒体及粉丝流量,不仅为街区增加了艺术文化的气息,更为街区增加了多样化的宣传途径;拥有国内唯一广电直播资质的明星、网红直播,不仅增加了街区零售产品的多样化,同时增加了街区曝光及传播宣传的途径;明星品牌店、脱口秀、相声、密室逃脱、桌游、剧本杀、汉服、二次元cosplay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业态,为Z时代消费群体打造一个休闲惬意、充满活力的网红打卡地;在南北区的连廊下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创意市集,邀请众多创意摊主加入,为消费者提供一场场富有创意的体验盛宴。

4.城东新城0901人防工程

城东新城0901人防工程是杭州市人防办工程建设历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新时期平战结合经典工程。项目位于火车东站枢纽东侧,明月桥路下方,是集人防功能、轨道交通、综合商业、公用停车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人防综合体。该工程以杭州城东新城为依托,以高端互动娱乐、运动休闲、餐饮小吃、服装零售等功能为主体,通过专业运营管理,为商家营造一流的商业经营体验;通过统一的开街优势,为商户提供长期、稳定获益的创富平台。项目坚持以“规划、研发、招商、运营”为核心,赋新彭埠地下商业,打造下沉广场、地下街区、运动公园等多维度社交场景,引入网红品牌及潮流时尚,打造杭州示范性CBD城市地下商业空间。

坚持人防平战功能引领,不断提升和完善业态开发整体方案,进一步挖掘地下空间商业潜力,促进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力争今年年内运营。结合业态开发进度,逐步开放工程全域27个地面出入口及13个地下联通口,与港龙城、三花国际、杭州之翼等9处周边地块互联互通。将分散独立的周边商业地块连片成网,融合了平时交通出行及休闲娱乐,战时应急疏散掩蔽功能,既实现了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也提升了城东新城的综合防护能力。

“十四五”期间,将按照专项规划制定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分解任务落实实施。重点围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区域开展建设,打造互联互通网络化、系统化、商业化、复合化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把云城、三江汇、钱江世纪城、望江新城、钱江新城二期、运河湾核心区等作为重点,把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与商业化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亚运会时间节点,以国际水准、杭州特色为主要目标,打造地下空间杭州品牌,不断塑造并展现杭州地下空间商业化利用更多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满足人防要求、交通功能、群众需求、符合相关技术和安全规范的基础上,推动地铁站内商业业态集聚,通过发展地铁商业、挖掘地铁商业价值,拉动沿线商业发展,带动城市商业发展形成新商圈,引导消费分流,推动商业新中心发展。鼓励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地铁站厅内的商业网点鼓励经营日用品、食品、书报等,地铁站厅上盖及地下商业空间适合于发展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商业种类。积极开展商业项目的招引调整、引导集聚多种商业业态,激发经济活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通过探索地下空间确权登记,进一步保障土地权属在垂直空间上的差异化管理,激发地下空间商业化利用的积极性,实现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

感谢您对我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地空建设处  陈艳萍

联系电话:87020085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8月18日


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1-002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8-03 15:33:20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412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中共界别小组: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不断优化我市地下空间管理和商业化利用的建议》(第412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人防办、市商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主要工作情况

(一)建立工作机制。组建提案办理工作小组,会同市规资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人防办等协办单位建立提案办理工作联络机制,明确各单位提案办理联络人员,不定期开展提案办理工作联络和协商。

(二)明确责任分工。根据提案内容,将完善规划、加强管理、高效利用等三大建议内容细分成8项工作任务,并将具体任务分解落实给市直部门和相关区政府。

(三)保持沟通对接。5月、7月、8月,会同各协办单位先后多次与市政协郭初民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来虹副部长及市政协相关同志等提案人进行沟通对接,深入了解提案意图和诉求,汇报提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提案人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四)开展调研考察。由市建委牵头,会同各协办单位,赴奥体博览城等重点项目调研考察地下商业配套,并提出相关要求指导。

二、关于完善规划情况

一是将地下空间专项报告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019年我市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我委编制了《地下空间和人防专项报告(2019—2035)》,通过对我市地下空间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研判,提出了我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目标、规划举措和行动计划,提交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是编制完成地下空间“十四五”发展规划。着眼未来地下空间发展趋势和城市开发建设目标,我委组织编制了《杭州市地下空间(含综合管廊)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专篇之一,报市政府审批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三是编制新一版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正在牵头组织编制《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20-2035年)》,提出“十四五”期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目标、政策举措和重大项目,描绘2035年地下空间开发远景目标,打造地下空间开发升级版。四是制定重点区域标准化设计导则。启动制定《重点区域地下空间标准化设计导则(试行)》,明确重点区域地下空间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为地下空间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三、关于加强管理情况

一是按照国家、省、市部署,目前我委会同相关单位正在制定工作方案,牵头做好地下设施普查、安全隐患排查和提标改造,建立地下市政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二是为加快推进以城市地质环境为重点的地下智慧感知系统建设,实现地质环境安全“整体智治”,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市政府印发了《杭州市地下智慧感知系统建设方案》,由规资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三是全面启动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建设,我委制定了具体方案,按市政府要求,以“新城建”试点为契机,结合CIM平台建设和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研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综合管廊、地下管线等领域建设管理的应用场景,防控地面塌陷,实现地下设施全生命周期管控。

四、关于商业利用情况

2020年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办法》,鼓励地下连通通道(空间)建设,鼓励开发自有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地下空间;符合一定条件的地下连通通道(空间)可以设置经营性功能,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30%。连通道(空间)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经营性功能,能提升连通道的使用效率,也弥补地下通道的建设成本,为促进地下互联互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三五”期间,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地下人防场所、重点建设项目地下空间、地下连通通道等资源,按照平战结合、公益性等要求,积极做好地下空间的商业化利用,比如各地铁站台地下通道的小商业集聚、武林广场地下商城、西湖文化广场地下商场、砂之船奥特莱斯、湖滨in77地下车库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市人防办利用人防工程开发建设的803地下粮库,已经成为全国的标杆,更是平战结合的典范。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顶层设计,为“十四五”谋好局开好篇

1.在地下空间专项规划中加强商业化功能布局。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完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20-2035年)》的编制和报批。本《专项规划》拟协调“地下道路”、“轨道交通”、“综合管廊”三张网,统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人防设施等多个相关规划,有序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一核九星”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谋划出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实施区域,纳入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名录。从重点区域分类看,主要有“商务办公、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综合节点”四种类型,根据不同分类分别做好区域规划,加强商业化功能布局。对于已建的存量地下空间,把武林广场商业区域、钱江新城中心区作为两大商业集聚的标志性区域,优化招商引资,提升区域活力,打造为地下商业样板区。对于在建的重点区域,亚运场馆、云城、三江汇、西站交通枢纽等,把建设开发与商业化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做好业态策划和布局,形成与地上商业的“差异化”,确保建得好,用得好。(市建委、市规资局、市人防办、市商务局)

2.开展重点区域地下空间标准化设计导则研究。重点研究地下空间重点区域地下、地上空间开发规模、多功能设置标准、互连互通标准化设计、动静态交通及慢行系统标准化设计、下沉广场及出入口设置标准等。同时编制设计导则,在功能与业态、建筑与公共空间、环境景观、交通与运输、人防与无障碍、节能与节水、高效运营管理各方面提出控制要求。规划部门针对TOD综合开发项目,编制一体化城市设计,明确地下空间的管控要求并落实到详细规划。(市建委、市规资局)

(二)升级管控,推动信息化管理

1.实现地质环境安全“整体智治”。地下智慧感知系统由城市地质数据库、地质环境安全监测感知体系、智慧感知应用平台三大部分构成,通过“一库、一图、一模型、一平台、一体系”的“五个一”建设,实现城市地质三维可视化、地质环境监测智慧化、数据集成应用体系化,为发现并处置地质安全风险隐患、城市运行安全提供地质保障。2021年底前,完成 2010年(含)以后存量地质勘察资料的汇交以及城市地质数据库和智慧感知应用平台的搭建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 2000—2009年存量地质勘察资料的汇交,通过地质数据的收集汇总和不良地质体成灾机理研究,持续深化、完善“地质风险一张图”管控内容。2025年底前,完成所有存量地质勘察资料的汇交和主城区重点区域地质环境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的布局,形成地质环境安全风险监测感知工作闭环,并将其纳入市应急响应平台管控。(市规资局、市建委、市人防办、市发改委等)

2.加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我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数字赋能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切实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到2021年底,建立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统筹管理工作机制;启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到2022年底,完成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成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同步完成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到2023年底,完成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整治改造;逐步进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CIM),在完成普查工作和提标改造的基础上,绘制本地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逐步开发完善设施模拟仿真、监测预警、实时报警等功能。(市建委、市规资局、市城管局等)

(三)以点带面,提升商业化利用水平

1.奥体博览城

奥体博览城包括滨江区块的奥体主体育场、网球中心、滨盛路下穿隧道以及萧山区块的亚运三馆等。是一个以体育和博览功能为主,集文化、商贸、旅游、居住、演艺、美食、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奥体博览城滨江区块地下空间总面积31.28万方,主要分布在主体育场、网球中心、奥体商业及配套车库、滨盛路下穿隧道等。主体育场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主要用于“一馆两中心”(印学博物馆、杭州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馆用房,为赛后利用,以馆养馆提供保障。此外,地下一层还配套了12万方的商业用房,计划亚运前完成业态布局及招商,亚运后逐步对外开放。

奥体博览城萧山区块的亚运三馆中,体育馆、游泳馆地下商业面积为2.92万平方米,定位主题为1+X,即“运动 + 娱乐、生活、文化、社交”。地下一层西部计划打造“运动+文化”空间,引入影院、体育主题文化店等类型业态;地下一层中部计划打造“运动+社交”空间,引入夜店、酒吧、观赛餐饮等类型业态;地下一层东部计划打造“运动+生活”空间,引入精品超市、体育零售、少儿培训等类型业态。综合训练馆地下一层商业面积为5857平方米,计划引入体育零售、快捷餐饮等配套性商业。

2.武林广场区域(恒隆广场)

武林广场区域以武林广场地下商城为核心,与周边商业综合体通过地下互联互通,成为杭州最繁华的地下商业核心圈。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地下一层通过地下通道连接到杭州大厦、国大城市广场和武林银泰,未来还将连通到杭州中心、恒隆广场等商业综合体,联合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商业中心;地下二层则与武林广场地铁站无缝对接。经过多年的发展,武林商圈不仅积聚了很好的人气基础,还具有非常成熟的商业形态,商业集中、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涉及的业态也非常广,不仅有高档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专卖店、便利店,还有很多品牌专卖店、特色餐饮连锁店、咖啡店以及各类饰品店、服装店等,使得武林商圈成为四通八达的航母级商业综合体。

恒隆广场为在建项目,目前结合项目开发,拟计划新建4条地下连通道,串联武林广场地铁站与凤起路地铁站,优化整个武林商圈地下步行系统,目前已做好互联互通方案,下一步督促拱墅区政府,在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加快推进实施。

3.运河亚运公园

运河亚运公园位于拱墅区,承办2022年杭州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和曲棍球比赛,是杭州主城区范围内唯一新建场馆,也是仅有的集公园、场馆、商业于一体的运动综合体。总用地面积为701亩,总建筑面积为18.5万方,其中地上4.7万方、地下13.8万方,配建地下机动车位2246个。公园四周被住宅环绕,以居住、商业、教育业态为主,距离地铁2号线虾龙圩站约700米,距离地铁5号线萍水街站约1公里。

运河亚运公园由“一场一馆一广场两中心”组成,南馆北场通过地下商业峡谷,即2.6万方下沉步行商业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兼顾无缝衔接两地块和保证行人过街安全的同时,实现良好的地下室内空间通风和采光。商业街北区将以音乐酒吧+特色餐饮为主题的花园式步行街,南区以体验娱乐+文创艺术+休闲美食为主题的全龄互动休闲空间,最终呈现为多元美食、音乐酒吧、脱口秀、相声馆、文创艺术等一体的品质社交生活后花园。地下商业峡谷将以时空隧道主题概念贯穿,塑造一个愉悦惬意、充满活力的商业空间。

地下商业街24小时不夜城的主题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拉动了整个街区的经济坪效;首创音乐发布中心首进杭城,其自带的媒体及粉丝流量,不仅为街区增加了艺术文化的气息,更为街区增加了多样化的宣传途径;拥有国内唯一广电直播资质的明星、网红直播,不仅增加了街区零售产品的多样化,同时增加了街区曝光及传播宣传的途径;明星品牌店、脱口秀、相声、密室逃脱、桌游、剧本杀、汉服、二次元cosplay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业态,为Z时代消费群体打造一个休闲惬意、充满活力的网红打卡地;在南北区的连廊下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创意市集,邀请众多创意摊主加入,为消费者提供一场场富有创意的体验盛宴。

4.城东新城0901人防工程

城东新城0901人防工程是杭州市人防办工程建设历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新时期平战结合经典工程。项目位于火车东站枢纽东侧,明月桥路下方,是集人防功能、轨道交通、综合商业、公用停车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人防综合体。该工程以杭州城东新城为依托,以高端互动娱乐、运动休闲、餐饮小吃、服装零售等功能为主体,通过专业运营管理,为商家营造一流的商业经营体验;通过统一的开街优势,为商户提供长期、稳定获益的创富平台。项目坚持以“规划、研发、招商、运营”为核心,赋新彭埠地下商业,打造下沉广场、地下街区、运动公园等多维度社交场景,引入网红品牌及潮流时尚,打造杭州示范性CBD城市地下商业空间。

坚持人防平战功能引领,不断提升和完善业态开发整体方案,进一步挖掘地下空间商业潜力,促进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力争今年年内运营。结合业态开发进度,逐步开放工程全域27个地面出入口及13个地下联通口,与港龙城、三花国际、杭州之翼等9处周边地块互联互通。将分散独立的周边商业地块连片成网,融合了平时交通出行及休闲娱乐,战时应急疏散掩蔽功能,既实现了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也提升了城东新城的综合防护能力。

“十四五”期间,将按照专项规划制定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分解任务落实实施。重点围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区域开展建设,打造互联互通网络化、系统化、商业化、复合化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把云城、三江汇、钱江世纪城、望江新城、钱江新城二期、运河湾核心区等作为重点,把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与商业化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亚运会时间节点,以国际水准、杭州特色为主要目标,打造地下空间杭州品牌,不断塑造并展现杭州地下空间商业化利用更多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满足人防要求、交通功能、群众需求、符合相关技术和安全规范的基础上,推动地铁站内商业业态集聚,通过发展地铁商业、挖掘地铁商业价值,拉动沿线商业发展,带动城市商业发展形成新商圈,引导消费分流,推动商业新中心发展。鼓励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地铁站厅内的商业网点鼓励经营日用品、食品、书报等,地铁站厅上盖及地下商业空间适合于发展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商业种类。积极开展商业项目的招引调整、引导集聚多种商业业态,激发经济活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通过探索地下空间确权登记,进一步保障土地权属在垂直空间上的差异化管理,激发地下空间商业化利用的积极性,实现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

感谢您对我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地空建设处  陈艳萍

联系电话:87020085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