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79/2022-0028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杭建办议〔2022〕40号 | 公开日期 | 2022-08-03 15:34:00 |
发布单位 | 市建委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萧山26号)收悉。经我委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总体开展情况
2019年,我市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小区,结合未来社区建设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提升社区服务功能,计划“十四五”期间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1000个,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住宅小区改造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改造老旧小区714个、3118万平方米,惠及住户超36万户。主要做法如下:
1.牵头抓总,构建“一盘棋”工作机制。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统领,构建“市级统筹、区级负责、街道实施、社区沟通”的工作机制,市级层面先后出台实施方案、技术导则、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多份政策文件,确定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与标准,明确项目生成、审批、施工、验收等工作流程。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统领,通过计划衔接、方案联审等方式,统筹协调多个部门,将停车泊位、线路管网、加装电梯、养老托幼、安防消防、长效管理等内容通盘纳入提升计划,把多项改造内容一次性实施到位,努力实现“综合改一次”,有效破解组织方式简单化、改造内容碎片化问题,有序安排工期,尽可能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2.党建引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会同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以党建引领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以旧改项目党组织为圆心,推动住建、街道、社区、总包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六个主体结盟,将旧改各类党组织整成一张网,把各级各单位党组织、党员作用贯穿到旧改全过程工作中,已累计建立旧改项目党组织130个,设立实体化党建阵地134个。二是坚持居民主体地位。尊重居民改造意愿,改造前详细摸底居民意愿,确定改造的项目必须居民同意改造率和改造方案认可率均达到“2/3”;搭建红茶议事会、居民议事团等平台共商改造方案,邀请居民代表、居民小组和楼道长全过程参与工程监督和竣工验收;改造后构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新三方治理架构,协商确定小区管理模式,制定管理规约及议事规则,引进专业物业加强维护管理,实现改造成效的长久保持。截至目前,全市345个老旧小区改造后引入了专业物业服务。
3.盘活资源,提升小区服务水平。一是整合利用存量物理资源。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小区零星用地、社区用房等既有资源,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增加停车、绿化和养老托育等配套空间,重点突出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满足小区居民对养老助餐、托幼教育、公共休闲、卫生防疫、无障碍设施等的需求。截至目前已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新增停车位18409个,加装电梯1228部(预留加梯位2172个),新增养老托幼、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场地约12.2万平方米,健身活动场地及设施约13.1万平方米,无障碍及适老性设施改造3851处。在全国首创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将老旧小区内或附近的存量房屋提供给所在街道、社区用于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目前已盘活104处存量房屋,约3.2万平方米。二是鼓励引入社会力量。以公共空间限期使用权、稳定的住户客源以及税费优惠政策,为老旧小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其取得的相应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应纳所得税额,吸引市场力量参与改造、管理和运营,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加个案例
4.坚持标准,规范项目工程实施。一是细化标准流程。建立老旧小区改造“三级指标体系”,明确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打造小区特色、强化长效管理等5类134个改造指标内容。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流程分为计划申报、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绩效评价、长效管理等5个阶段,并根据实际细分为改造意愿征求、初步方案制定等10个流程,确保项目规范实施。二是强化工程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印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工程审批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老旧小区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审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项目全过程管理,充分运用停工整改、信用惩戒、行政处罚等手段,切实做好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等工作,保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规范、文明、安全、保质高效的实施。
5.留住记忆,彰显小区人文特色。以城市乡愁记忆和社区历史文脉为基础,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小区历史文化、社区文化内涵,持续推进社区文化家园和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建设温暖的精神家园,努力打造“一社一品”。如上城区复兴南苑依托海月未来社区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置换4处、近6000平方米房产,改造建设城市书房、社区会客厅、邻里服务中心,并面向历史,充分挖掘南星地区千年宋韵及百年工业文化,最大限度保留地域市井气息。拱墅区和睦新村二期改造中开展“和睦迹忆”征集活动,广泛征集关于和睦的老物件、老照片和老故事,在旧改工程中设置专门空间进行展示,进一步激发小区居民的情怀记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百姓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您关于加大顶层设计、优化改造模式、培养专业化队伍、完善配服务配套、加强居民参与等建议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相关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规划设计,整合内外部存量资源。指导各区、县(市)编制老旧小区改造“一区一规划”,对老旧小区和周边区域开展片区规划设计,为优化片区配套设施布局、推进配套设施落地提供保障。打破传统“小区”概念,探索将社区、街区作为改造的实施单元,以街区更新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提升,通过整合利用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的公共空间,系统推动小区内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联动更新,实现存量资源在利用、改造、运维等方面的统筹整合,打造15分钟生活圈。
2.加强党建引领,助力基层治理提升。以党建为载体,发挥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自上而下建立起贯穿老旧小区改造和治理全过程的统筹机制。实现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协同治理和共治共管,建立相应的议事协商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等,营造邻里和谐、居民自治的社区环境。
3.加强项目管理,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品质。积极总结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以来的经验与建议,进一步完善规范和加强我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办法,建立“五个一”的现场推进体系、规范“五个阶段”的项目推进要求,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要强化现场指导和服务,设计单位要指派专人,针对小区实际施工情况,提供现场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工作专班要牵头会同参建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防疫、消防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质量把控,落实材料进场管理,加强重点部位质量管理;整合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经验并全市推广。
4.加强文化挖掘,传承老旧小区历史记忆。坚持把“特色文化”作为旧改工作重要组成,改造中充分挖掘并融入当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一小区一方案”实施“个性化”特色改造。在梳理小区风貌基底的基础上,对一些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区进行文化的溯源,在改造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文化元素,让城市留下记忆。将文化要素体现在小区的城市家具、小品中并融入公共空间、景观、外立面的方案设计中,让历史和时代的烙印重回居民生活,兼顾改善居住条件和延续历史文脉的双重要求。
5.加强融合创新,打造老旧小区未来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鼓励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和利用片区资源,有机融入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未来社区场景应用和特色的老旧小区,在居民需求引导下进行整体规划,探索旧区改造与邻里中心、居家养老等相关资源的融合,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感谢您对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管中心旧改处 杨静漪
联系电话:87150526 传真:87150515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