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杭州市建委牵头建立了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系统,首次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海量交通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以拥堵指数为核心的一整套交通分析评价体系,有效实现了对杭州市区整体交通运行状况的全方位动态监控。在城建交通领域政府决策、市民出行、专业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作为杭州科技治堵创新工作向全省各地市推广应用。
近日,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系统完成了全新升级,进一步扩大了监测范围、优化了模型算法、完善了系统功能,使系统的代表性、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为更好地服务城建交通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什么是“交通拥堵指数”?
交通拥堵指数是一项直观、综合地描述区域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的指标,以0-10的数值来表示,分为五级。数值越低说明交通越通畅,数值越高说明交通越拥堵。拥堵指数与拥堵程度的对应关系如下。
l本次升级了什么?
升级一:监测更全
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路网是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系统的基础,本次升级针对路网进行了多轮更新,单线路网、双向路网、快速路网等的长度、数量均有大幅提升。以单线路网为例,link(基础路段)数量增幅高达111.5%。
升级二:范围更广
早期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监测范围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本次升级实现了总体指数监测范围由老城区向主城区的扩展,监测面积是升级改造前的4倍左右,与城市空间拓展、能级跃升的现状更匹配。
升级三:信息更新
本次升级实现了主城区主要路段组合信息等的全面更新,反映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成果。其中,粗粒度、中粒度、细粒度、碎粒度等不同粒度路段总数,是升级改造前的5倍左右。
升级四:模型更优
在继承原拥堵指数系统算法与架构优势的基础上,本次升级进一步拓展拥堵指数模型数据源,并结合当前城市交通运行情况,对模型及参数重新优化设计,确保模型数据源更丰富、拥堵评价更全面、模型参数更合理可控。
升级五:页面功能更多
本次升级基于新数据源、路网及算法,实现拥堵指数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全面升级,并新增了“主要道路行程车速”页面。
升级六:后台管理更便利
本次升级进一步完善了监控报警、自动切换、对外接口等功能模块,新增数据同步功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
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系统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六大方面升级,将为城建交通决策和治理提供更为科学、精细的支持。
相比其他地图营运商,杭州交通拥堵指数系统也有其独到优势:一是地理信息系统路网精细化程度更高,尤其是快速路系统,立交和匝道图形清晰,可以对交通拥堵“靶向”治理;二是扎根杭州,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使用者通过网页可以查阅整体指数、快速路指数、区域指数,主要快速路、主次干路、过江通道平均车速等指标,定量了解交通运行情况;三是重视数据开放共享,网页中提供数据下载渠道,可以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参考,每年数据下载量已超过20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