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杭州城市大脑推进会在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召开。会上,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天乐就重点场景建设成果“勘察智护”系统进行交流发言。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调研时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五年来,市建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搭建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形成一个平台、一套标准、N个应用场景的架构,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
工程地质勘察面临作业不规范,实际钻孔数量不足、钻孔深度不够等行业监管难题,亟需通过数字化手段加以规范。市建委创新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发了“勘察智护”系统,通过“备案预判 - 实时监测 - 智能预警 - 协同处置”四大环节,构建起预防为主、协同联动的地下设施风险治理体系。
自“勘察智护”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接入工程地质勘察项目1743个,监测孔位近3万个,产生风险预警2434条,处置发现确有风险并更换钻孔坐标的孔位64处,有效促进勘察单位与地下设施安全责任单位的信息互通,成功规避多起潜在事故。
主要做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域全时动态监测,精准把控勘察作业态势
创新研发勘察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地质勘察全流程实时监控。设备安装在工程地质勘察钻机上,基于北斗定位获取钻机实时位置,与系统内地下设施位置数据进行空间对比,研判钻机是否存在破坏地下设施的风险。同时,实时监测钻机运行状态和时长,分析钻孔作业行为,实现全流程监管,为行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二、协同协作预警处置,源头防范勘察钻孔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协同处置机制,助力风险闭环管理。“勘察智护”系统对勘察项目的备案孔位和实际孔位坐标与地下设施数据比对进行风险研判,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相关单位,及时沟通调整孔位,消除风险。针对钻孔作业不规范问题,记录钻孔坐标和运行状态,通过算法模型分析判断钻孔数量和深度,并将分析结果与地质勘察报告进行比对,比对结果作为图纸审查依据。
三、实时实地查询数据,人工智能破解安全难题
为了提高地下管线数据的有效利用,创新性提出“网格+标签”的数据管理模式,将重要数据化整为零,实现了数据安全和应用需求的平衡。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数据的查询和使用效率,深度融合地下设施数据与AI大模型,打造“管查查”智能体,实现地下设施数据高效使用。
下一步,市建委坚持“建用结合,以用促建,以建带用”,进一步打造CIM+应用,助力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高效精准、智能科学,扎实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中彰显城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