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前期市建委牵头编制了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这项规划已经获得市政府批复,城市更新一头连接着民生,一头关系着发展,它又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老百姓也非常的关心关注。今天我们发布会邀请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大家介绍这项规划的总体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董天乐,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潘凌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潘希统,上城区政府副区长周骆斌。首先我们请市建委的董天乐主任为大家介绍规划的总体情况。
【董天乐】: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整个城市更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因为大家知道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是党中央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杭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杭州”“四个一流”基本要求,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由之路。为加强规划引领,科学统筹城市更新行动,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市建委牵头编制了《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并于3月7日获市政府批复。下面,我就规划定位、规划目标、更新策略与行动等主要规划内容向大家作简要解读:
一、规划定位
《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是以推动我市城市存量空间优化为核心的综合性专项规划,对杭州市的城市更新工作进行了全局性谋划与系统性安排,是科学统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有序引导各区、县(市)城市更新行动的顶层设计文件。
二、规划目标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积极落实国家城市更新工作要求及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以支持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导向,通过城市更新赋能新时期杭州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安全韧性和安居宜居、更富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的城市。
近远期分阶段目标分别为:近期至2027年,探索建立常态化体检、系统化谋划、片区化实施、项目化推进、一体化运营这些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率先形成一批示范效应显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远期至2035年,健全完善城市更新政策法规与工作机制,打造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城市更新范例,全面赋能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三、城市更新策略与行动
规划围绕总体目标,以老旧居住空间、低效产业空间、历史文化空间、潜力公共空间、老旧城市设施、复合空间为更新对象,提出六大更新策略与行动。
一是推动居住空间安居宜居。全面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实现2000年前老旧小区“应改尽改”。持续推进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创建。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
二是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推动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产业社区。同时加快老旧商务楼宇智慧化和低碳化改造。加快推进湖滨、武林、吴山等传统商圈的更新,持续激发存量空间经济活力。
三是推动文化遗产传承活化。强化空间联动,推进历史文化路径和历史文化片区整体提升,打造主题式文化街区。探索建立完整的确权-归集-活化工作机制,激活闲置历史建筑,加大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
四是推动公共空间开放共享。推动标志性水岸与绿廊连通活化,探索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模式,打造空间连续、功能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
五是推动城市设施安全提升。我们要加快推进老旧管网和老旧市政场站设施更新,构建起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探索“源-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机制,提升市政设施承载能力。
六是推动复合空间多元再生。大力推进TOD综合开发模式,提升地铁站点周边地区活力。盘活低效交通场站,探索“交通+产业”、“交通+保障性住房”等多种复合利用模式。推进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环卫收集转运站等设施的室内化、入公建化和地下化。
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专项规划的引领与统筹作用,通过城市存量空间品质提升与功能迭代,全面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杭州蝶变跃升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新的动能。
我就介绍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
【杭州日报记者】: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的多个重大会议,城市更新都成为高频词汇,热度持续升温。《规划》作为浙江省首部获批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要求的?谢谢。
【董天乐】:谢谢你的提问。正像你所讲到的,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个重大会议都着重强调城市更新,释放出持续发力、加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这样一个强烈信号。大家知道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把它作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方面;随后我们召开的新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出了具体部署;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强调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对此,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市更新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要求。在更新对象选取上,规划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选取的更新对象由既往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创建、城中村改造等居住环境的提升,进一步拓展至涵盖居住、产业、历史文化、公共空间、城市设施、复合空间等六大类。包括:低效工业用地,空置率高的老旧商务楼宇,活力不足的传统商圈、城市公园,老旧地下管网和桥隧工程,功能单一的市政公用设施,利用效率低下的老旧交通场站等,更新的对象更多、覆盖的面更广,能够更好发挥城市更新在保民生、扩内需、促发展、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实施保障机制上,《规划》提出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实施保障体系,包括:构建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组织推进机制;建立市级专项规划、区级建设规划、片区策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四级传导”体系;联动规资、发改、经信等部门建立“多维协同”的政策支撑体系;搭建起政府、企业、民众“多元共治”参与机制等,以确保更新规划更加有效传导、各项任务扎实落地。
我就讲这些,谢谢。
【中新社记者提问】:我们了解到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当前各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但编制方法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有哪些创新探索?
【潘凌捷】:谢谢你的问题。下面我从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编制重点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简要的介绍一下我们的有关做法。
首先在编制基础上,坚持体检先行,全面摸清底账底数和需求潜力。坚持“无体检不更新”的理念,市、区两级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结合住房安全、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各条线专项体检工作,来精准识别城市存在的问题短板。强化底账梳理,充分应用多元大数据,联动23个相关部门,建立全市“人、房、地、网”数据库,形成“更新问题需求一张表”和“潜力空间一张图”,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好基础提供支撑。
其次在编制重点上,我们紧扣“高质量”和“现代化”目标,确定四条更新主线。当下杭州已进入超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提升宜居品质,又要展现城市的活力,彰显独特魅力。因此在规划目标指引下我们形成了“重视城市安全与底线、补齐建设短板,聚焦人民急难愁盼、改善民生福祉,支撑功能提升与产业转型、激发经济活力,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彰显独特魅力”这样四条杭州城市更新主线,并以此为牵引转化为六大具体策略与行动。
第三在实施路径上,我们更加注重以片区式更新为重点,探索统筹推进模式。考虑到仅以单个项目或单独条线推动城市更新,容易出现空间碎片、建设重复、资金单一等问题,本次《规划》提出以片区式更新作为重要抓手,从而实现空间统筹、实施统筹和利益统筹。我们以资源有潜力、空间有价值、区县有意愿为基础,充分衔接详细规划单元边界,全市共划定了95个市级重点更新片区,并从中选取了30个片区作为近期的重点实施片区,其中包括上城区老城传统风貌片区、拱墅区拱宸桥运河沿岸片区、滨江区长河片区、萧山区火车西站片区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统筹、片区式推进、‘单元化’实施”的更新模式,推动片区策划方案的编制,谋实谋细片区内重点项目,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努力实现“更新一片、活化一片、精彩一片”。
我就讲这些,谢谢。
【浙江经视记者提问】:我想问的是本次《专项规划》如何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进规划的实施?
【潘希统】:感谢媒体的关注,我想在回答问题之前,我想先就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先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保护与发展的总体谋划和安排,是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的上位依据;专项规划是对专门领域或区域保护与发展的安排;详细规划是对各类规划要求的进一步细化,是城市保护与开发建设的法定规划依据。这次我们针对城市更新编制的专项规划,是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一般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按规定落实了总体规划的要求,其主要内容也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都做了很好的衔接。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市级更新专项规划、区级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更新片区策划方案、更新项目(单元)实施方案”这么一个四级体系,明确了城市更新工作框架。为确保后续更新项目的实施落地,在更新片区范围划定与详细规划单元范围我们也做了相应衔接,更新片区策划方案也是在规划刚性管控底线要求下,结合了老旧小区改造、低效产业空间、公共空间、城市基础设施等更新实际需求来展开的编制的。下一步,我局将与建委共同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切实发挥好规划对城市更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此外,我局也在积极开展规划促进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研究,比方说前期我们已经出台了《杭州市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的通知》等等这样一些政策文件。同时也正在修订规划相关的技术准则和管理规定,探索促进工商业用地创新改革、鼓励老旧小区自主更新、建立人口变化与更新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机制等新举措,持续优化规划“一张图“系统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不断提高规划管理效能,提升规划对城市发展和更新的动态适应能力,这样来进一步助力城市内涵式、集约型和绿色化发展。谢谢。
【潮新闻记者提问】:杭州上城区既有亟待更新的老的建筑,也有建成度高的一些新城区,在这次城市更新规划中是如何考虑各个区域的特点来更新的?
【周骆斌】:谢谢你的问题。上城是杭州的中心城区,既有钱江新城的都市活力,也有市井巷陌的烟火温情。2023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先后出台了城市更新配套政策,上城区抢抓政策机遇,启动城市更新工作,我们开展城市体检、编制更新规划、梳理重点片区、制定实施计划,期待通过城市更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区韵味。近期,我们正全力推进三个片区的更新:
一是湖滨片区更新。湖滨是杭州历史文化与时尚活力交汇的“城市客厅”,但也面临着商业界面连续性不强、交通流线通达性不畅、物业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IP转化度不足等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城市更新,来实现功能业态再焕新、交通流线再完善、空间形态再优化、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再加强,把“商业盒子”变为步行友好、开放活力的街区。特别是针对解放路以南、西湖大道以北,以解百为中心的这样一个片区,我们将通过城市设计,优化“一心三片”“一廊两街”的空间格局,进一步织补交通网络、完善慢行系统,进一步挖掘文化元素、焕活历史建筑,进一步串联商业资源、丰富消费场景,打造好“城湖一体”的城市新客厅。
二是老城传统风貌片区。这个片区包括清波、紫阳、小营三个街道,历史底蕴深厚,烟火气息浓郁,是杭州主城区为数不多保护完好的老杭州生活片区。为解决房屋建筑破损、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我们已经实施了十五奎巷和太庙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通过管网更新、建筑修缮、综合整治,片区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后续我们将以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向南焕新二十三坊巷,保留市井文化和烟火气息,通过统一商业规划和招商,打造“小而美”的多元生活消费新场景,从“老底子”里挖出“新味道”。向北主要是激活十三湾巷片区,通过统筹开发3万方物业资源,赋能清河坊焕新升级、构建都市菁英消费高地、打造东方文脉传承聚场。向东我们希望能够串联五柳巷历史街区,启动德寿宫二期建设,以“名城宋韵窗口、市井烟火老城”的定位,实施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活态传承,打造好韵味上城的“文化地标”。
三是九堡片区。九堡是杭州东大门,南沿钱塘江,西接钱江新城二期板块,区位优势明显,但片区面临产业空间不足、产业用地低效、城市界面杂乱等问题,我们聚焦低效用地再开发,制定了科创升级、智造回归、品质城区、都市样板四大更新计划,统筹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和睦港、幸福港水系的绿道提升;九堡地铁站区块的综合开发和商业焕活;科岛微、祐康食品等一批企业园区的更新提升;九塘社区的综合整治等。希望通过多维度的更新举措,协同推进片区产业升级与风貌提升,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更新的标杆。
我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媒体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大家如果还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可以在会后联系我们相关的发布单位做进一步的采访,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