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 资讯中心 / 城建动态
  • 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杭州召开,杭州开创农污生态治理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0-11-03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中心
    【字体: 分享到:

    1028-29日,2020年度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杭州市桐庐县召开。全省各地总结交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经验,学习农污治理发展示范案例,部署下阶段全省农污治理工作。

     

      

    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出席会议,省治水办(河长办)、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财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全省各设区市建委(建设局)、各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管部门负责人共140余人参加。

     

     

    会前,与会代表前往梅蓉村、西金坞村、龙峰民族村等实地考察,对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做法和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杭州市连续四年在全省农污治理考核中位列优秀等次,连续四年获得大禹鼎,杭州农污治理已成为杭州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治理成效体现在出水达标率明显提升、运维水平明显提高、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这三方面。

     

    下面跟着小编去现场看看!

     

    治污能力提档升级

    5870个农污处理终端大变样

     

    碧水清流绕城乡,这样的场景,在杭州已是平常。其实,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杭州已有10多年的投入。

     

    早在2003年,杭州便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为载体,逐步实现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全。2016年底,杭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而这仅仅是起点。2018年,杭州市建委又启动一项大工程——对全市131个乡镇街道、8869个污水处理终端进行了全面体检,形成一县一册的评估报告,由此启动三年提升改造计划。

     

    西湖区双浦镇下杨村北终端 

     

    作为捍卫青山绿水的第一道防线,杭州一直秉承高质量、高要求,对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进行提升改造。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欲破坚冰,政策先行。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实施方案》《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技术指南》《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在技术层面指导设施提升改造工作,并提供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在临安区和桐庐选取5个试点,为全市提升改造工作提供经验。量体裁衣、尾水回用、先进技术引进……实践中得来的经验通过推进会等形式,从5个试点迅速推广至全市,并由专家服务团队现场把关,杭州全市农村污水终端提升改造全面提质增效。

     

    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2号终端 

     

    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2#终端

     

    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累计完成提升改造终端设施5870个,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技术引领净水环境

    不断输出生态效益的杭州经验

     

    多年来,杭州各地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迎来260余次的兄弟省市单位和专家的参观、学习和交流。

     

    为何大家如此青睐杭州?

     

    我们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相关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们还率全省之先,提出打造农村污水零直排村

     

    打造零直排村,杭州选取了9个示范站点,在尾水资源化利用、除臭降噪、运维废弃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和示范应用,实现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

     

    处理终端的尾水普遍实现了回用,农村废水成了村民致富的肥水。在建德市钦堂乡葛塘村,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池加装了农业滴灌系统,村民酿酒所产生的废水经过终端池处理后,其中所富含的氮、磷等元素恰好是桃树生长所需,只要打开滴灌系统,就能够自动为桃园施肥。

     

    建德市航头镇航景村2号终端

     

    在桐庐县西金坞村,这样的回收利用通过智慧监管更上一层楼,灭菌消毒后的尾水在排放系统控制下,实现水稻田精准排放。

     

    还有更多的杭州经验正在输出中。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变身为广受群众欢迎的休闲综合体;引进以色列MABR膜处理等先进工艺,确保水质稳定达标;还有引入保险公司担保制度,引导污泥科学化利用等,都在护卫更多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综合生态效益。

     

    数字平台赋能增效

    云管家提升百姓幸福感

     

    农污终端三分靠建,七分靠管。3年间,杭州5870个农污处理终端完成提升改造,惠及近70万群众,这样的成果不仅得益于前期的提升改造,更源于后期的长效运维。

     

    农村污水依法治理,杭州从来不是纸上谈兵。依照《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针对违法乱排行为,杭州开出了全省首张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违法行为通知书

     

    与此同时,杭州还出台年度评估办法,建立起第三方运维单位信用体系,将污水治理写入村规民约,并针对农村污水设施点多、面广、人少的情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运维管理手段智慧化、智能化。

     

    无论是与杭州主城区相邻的临安区,还是位居浙西的淳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都有自己的专属二维码身份证,通过微信扫码,就可以查看污水处理设施的详细情况。

     

    淳安县文昌镇下潘自然村终端 

     

    这仅是初级云上运维,智慧管理在杭州日益耕深、做细。“800多个终端几乎都是绿色,说明运行良好,其中有一个是黄色,是提醒检修维护。在建德,绿色管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平台运转井然。而在富阳的智能管理云平台,工作人员同样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查看全区范围内任何一个污水处理站点的信息。

     

     

     

    这些云管家,将杭州农村污水治理带入了新阶段。小设施改变了大环境。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去,杭州将紧紧围绕省厅农村污水治理十四五规划目标,继续展现头雁风采,持续改善提升民生福祉,助力打造幸福示范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