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 2022年度市建委绩效考核目标三季度进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2-11-29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城建消防中心(杭州市城建信息中心)
    【字体: 分享到:

    目标名称

    考核内容及指标

    累计进度

    (含绩效分析)

    职能指标

    回迁安置

    完成回迁安置目标值:11600户。

    完成值:10236户。

    重点项目建设

    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目标值:120亿元。

    完成值:141亿元。

    职能目标

    ★老旧小区改造

    1. 完成市民生实事涉及的2000年底前建成的200个小区提升改造目标;

    2. 规范项目审批和现场管理,通过完善报监手续、引入信用惩戒等手段,依托群众监督、定期检查等形式,强化全过程监督,完成改造面积约78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9万户;

    3. 落实未来社区建设理念,推动相邻老旧小区实行成片联动改造模式,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资源。

    1. 全市老旧小区改造200个小区已全部开工,其中已完工218个,完成改造81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5万户。

    2.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纳入“基本建设流程”,已有51个符合要求的新开工小区办理施工许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老旧小区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开展全市旧改项目的交叉检查,做好省旧改民生实事交叉互查。

    3.50余个老旧小区列入省、市未来社区清单,红梅社区、缤纷社区成为全省首批通过认定的“旧改类”未来社区。

    欠薪整治

    深化根治欠薪行动,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做好建设工程项目欠薪隐患排查处置工作,在建工程“实名制”管理覆盖率100%。

    全市在建项目2866个,实现根治欠薪六项制度、实名制管理全覆盖;共检查排查建设项目2696个,发放整改通知书713份,对整改不力的建设项目给予不良信用记分551分。

    1.进一步加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贯。印发《2021年度杭州市建设行业根治欠薪工作的通报》,多次组织会议,加强对施工企业面对面的指导,推动根治欠薪制度落到实处。

    2.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积极有序开展。根据省、市根治欠薪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开展根治欠薪“百日攻坚”除险保安专项治理,约谈企业398家。

    3.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得到加强。查处转包、违法分包、违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案件18起,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对净化建筑市场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起到了震慑作用。

    4.农民工工资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调处。累计协调处理农民工工资纠纷投诉1504起涉及22457人金额约5.23亿元,均得到妥善处理,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

    1.强化对建设主体行为和实体质量的监督,落实主体责任。2.强化原材料质量管控,对水稳拌合料、沥青混合料等原材料(半成品)实施驻场监理;加密对市政道路工程桥台台背回填、路基、水稳基层、沥青面层等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监督频次和联合抽检工作;竣工验收时对平整度、井盖、伸缩缝、横截沟等关键位置进行全数实测实量;依法查处各方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督促问题整改。3.创新奖惩举措,通过“赛马比拼”、“样板创建”等方式,以赛促改,以比促效,压实“迎亚运”道路各参建单位进度控制和质量管理主体责任。4.针对工程临时保通道路,根据交通流量、通车类别、区域水文等因素,参照永久道路标准制订一路一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建设过程的质量监管和质量验收,加强日常维护养护,破解道路质量通病问题,保证道路通行顺畅。

    1.出台《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提升亚运道路建设质量的通知》、《杭州市道路建设管理工作导则》等制度,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强化政府质量监管,建立追责问责机制,通过强化政府监管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2.充分发挥市区两级质量监督机构力量,每周对在建道路工程实现全覆盖检查,以随机检查+随机抽测的方式强化过程监管,同时通过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信用惩戒、行政处罚等方式,督促企业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监督检查2618次,开具整改通知书1093份,责令1836个点位(路段)返工,约谈参建主体87家次,实施行政处罚10起罚款370万元,信用主体扣分35家次/47分。

    3.强化原材料质量管控,紧盯道路结构的路基层、水稳层、沥青面层施工,严控压实度、厚度、弯沉等影响道路平整度的关键指标,加大随机抽测的频次,累计开展联合抽测113次。同时组织开展开展沥青混合料质量“盲检”行动,现场监督取样并盲样编号后随机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累计对52条“迎亚运”道路的沥青混合料取样67批次,倒逼参建单位和生产厂家加强源头管控。

    4.建立道路质量监督机制,内部抽调道路建设、质量安全监督以及行业专家46人设置7个督查和质量指导组,按照分片包干的原则,每周对道路项目现场进行一次全覆盖督查。同时开展亚运道路建设“赛马”活动,每天检查、每周排名、每月考核,压实各责任单位进度和质量管理责任。累计发布11周“赛马”通报排名, 5期月度通报。

    5.督促施工单位针对临时保通道路制订一路一方案,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和质量验收,加强日常维护养护,保证道路通行顺畅。

    对近期完工道路进行质量“回头看”和行车体验,道路质量基本上都能实现“杯水不溢”,路面观感质量较好。

    地下管网建设

    推进地下管廊、地下管网建设,建成管廊16公里,新建供水管网60公里。

    累计完成管廊20.774公里,供水管网96.87公里。

    违建拆除

    全市全年拆除违法建筑300万方。

    拆除违法建筑285.4万方。

    城乡建设创建试点

    1. 全市新申报市级城镇未来社区创建项目不少于60个,新申报省级城镇未来社区创建项目不少于37个,建成并提请省、市验收命名项目不少于15个。

    2.督促各区县(市)于8月底前完成城镇未来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

    1.新增市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67个,申报列入省级第五批未来社区创建项目33个,省级首批验收命名项目11个。

    2.13个区、县(市)已完成城镇未来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1. 建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10个以上,市级美丽城镇样板20个以上。

    2. 实施涉及美丽城镇建设的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等“五美”项目1000个以上,年底前完工983个项目。

    3.召开美丽城镇建设相关的市级及以上现场会2次。

    1.已完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9个(按形象进度),已完成市级美丽城镇样板18个(按形象进度)。

    2.已推动实施美丽城镇项目1087个,年底前计划完工983个项目,已完工926个。

    3.已召开美丽城镇建设相关的现场会2次。

    完成首批37个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方案编制,完成杭州市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综合评价细则(试行)编制。建成省级风貌样板区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6个。

    1.已完成首批37个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方案编制;已完成杭州市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综合评价细则(试行)编制;累计建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9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2.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19个。

    海绵城市建设

    1. 建立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提升、水资源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制定10个区级系统化实施方案,并统筹好区域内管控目标与建设项目系统关系。

    2.全市建成135个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项目,创建市级示范项目50个,10个城区每个区示范项目不少于5个,累计30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3.雨水资源化利用达到870万吨。

    1.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系统化实施方案。

    2.全市建成104个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项目,创建市级示范项目40个,累计31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3.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完成情况需通过综合评估得出,一年评估一次。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1.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项目群建设前期工作。其中,杭钢旧址综保项目04/13地块7月底前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大运河生态艺术岛9月底前完成方案优化并于年底前开工建设;杭钢旧址综保05地块、炼油厂地块土壤修复工作年底前开工;

    2.推进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二期建设,完成地下室35%工程量;

    3.启动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中间段建设,西段6月底前完成,东段市政主体年底前完成;杭钢旧址综保项目14号地块一期7月底前完成;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运河湾段年底前完成。

    1. 杭钢旧址综保项目04/13地块已开工;大运河生态艺术岛处于项目初步设计报批阶段;杭钢旧址综保05地块已开工,炼油厂地块修复方案编制完成。

    2.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二期完成地下室26%工程量。

    3.启动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中间段建设,西段6月底已经完工,东段完成排水管道施工;杭钢旧址综保项目14号地块一期已完工;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运河湾段西段已完工;东段绿化乔木全部完成,游步道铺装混凝土层完成。

    ★迎亚运道路建设

    1. 快速路建设方面:建成彩虹快速路、风情快速路、下沙路隧道等快速路道路共80公里;

    2. 地铁重建道路方面:建成莫干山路、东新路、建国路等地铁重建道路114条;

    3.主次干道建设方面: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钱江新城、大城北等重点区域的主次干路建设,建成绿汀路、丽水路、钱江东路等道路,新增里程50公里。

    1.快速路建设方面:建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工程、时代大道南延(绕城至中环段)工程等快速路道路共86公里。

    2.地铁重建道路方面:建成留和路、大关路、体育场路等地铁重建道路113条。

    3.主次干道建设方面: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钱江新城、大城北等重点区域的主次干路建设,建成绿汀路、河景路、西塘路、丽水路、钱江东路等道路,新增里程53公里。

    重点项目建设

    完成文一路( 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 提升改造一期工程(紫金港立交- 五常港河)完成投资4亿元;文一路( 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 提升改造二期工程(五常港河- 荆长大道)完成投资1亿元;莫干山路提升改造( 石祥路—上园路)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之浦路-复兴路)完成投资5亿元;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

    1.文一路( 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 提升改造一期工程(紫金港立交- 五常港河)完成投资3.2亿元;文一路( 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 提升改造二期工程(五常港河- 荆长大道)完成投资0.81亿元;莫干山路提升改造( 石祥路—上园路)工程完成投资3.1亿元;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之浦路-复兴路)完成投资4亿元;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累计完成102.27%。

    2.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项目累计实施项目37个,其中完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2.5亿元。累计完成108.7%。

    地下隐患智防

    1. 完善杭州市CIM基础信息平台功能,着重增加空间语义融合引擎、平台基础服务功能。

    2. 完成数据专项治理及协同救济模式探索和落地,形成接入数据地址信息检查和矛盾反馈机制,完成空间碰撞校核管线3000公里。

    3.开展地下隐患智防系统建设,系统覆盖范围拓展到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十城区建成区约800平方公里。

    1.CIM平台一期建设已完成并通过验收,完成平台基础服务功能开发,CIM平台二期建设已开展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初步完成空间语义融合引擎开发,并在上城区范围进行能力检验;

    2.依靠地下智防体系建设工作,完成10城区全部建成区范围数据汇交,完成约79.67%(按建成区面积计算)范围内管线数据的核查整治工作,并已完成422平方公里范围(上城、西湖、滨江、萧山及试点区域)内的管线数据三维建模工作;已形成协同救济机制,并针对地下智防试点10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管线开展核校以验证并完善协同救济机制,

    3.地下隐患智防体系已覆盖近422平方公里范围(上城、西湖、滨江、萧山及试点区域)内的主干道路。完成十城区全建成区范围内地下隐患智防相关数据的生产与收集,正持续对数据进行核查整治,同时对完成核查的成套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风险评估计算。

    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

    统筹推进文一西路、留石快速路西延、良祥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文一西路(东西大道-荆长大道)提升改造工程、235国道(东西大道-绕城西线)提升改造工程、良祥路(杭长高速-振华西路)工程;文一西路(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工程北线盾构具备复推条件,南线盾构完成70%;推进文一西路继续西延至临安科技大道。

    统筹推进文一西路、留石快速路西延、良祥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其中文一西路(荆长大道—东西大道)工程已建成,已于6月30日开通;235国道(东西大道-绕城西线)提升改造工程已建成;良祥路(杭长高速-振华西路)工程完成桥梁桥面系、塘渣、水稳,总体完成83%;文一西路(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工程南线盾构隧道推进完成908米,北线盾构已完成加固,正在进行盾构刀盘修复工作;推进文一西路继续西延至临安科技大道,文一西路西延工程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基坑围护结构开始施工。

    城市交通治理

    1. 打造非机动车示范路20公里。

    2.城区新增停车位42000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位5000个以上。

    1.打造非机动车示范路21.3公里,完成率106.5%

    2.城区新增停车泊位42652个,完成率101.55%,其中公共泊位3822个,完成率76.44%。

    注:打“★”的目标涉及社会评价意见重点整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