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 资讯中心 / 城建动态
  • 杭州市城乡风貌建设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啦!
    发布日期:2022-07-20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城建消防中心(杭州市城建信息中心)
    【字体: 分享到:

    7月14-15日,市风貌办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市城乡风貌建设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旨在推进共富基本单元建设,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城乡风貌建设能力,切实有效推动城乡风貌建设工作强势开展。各区(县、市)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风貌专班负责人,重点乡镇政府(或街道)分管领导约60人参加培训。

    市建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市风貌办常务副主任叶青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他强调各地要

    始终坚持以“风”统“貌”。把“自然、传统、 现代、和谐”八字方针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杭州意象”从抽象转化为具象,从“小切口、大场景”入手,继续深化开展“八大行动+十大专项”。

    始终坚持“内外兼修”。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目标、统一步调,点面结合开展整治提升重点项目和风貌样板区域建设。

    始终坚持“民生逻辑”。构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战略战术体系,走出一条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在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大场景下谋划推进的一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系统性的创新工作,是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本次培训邀请了省城乡风貌专班综合组组长赵栋、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裘云丹、省风貌专班综合组副组长薛欣欣、浙江科技学院张金标、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余建忠等五位专家围绕省市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改革、特色打造、文化挖掘、数智赋能等方面分别开展了精彩的授课,同时还组织了参训学员赴富阳富春公望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进行实地观摩参观。

    赵栋(省风貌专班综合组组长、省规划院副院长)

    从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背景出发,解析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愿景,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树立一批风貌引领示范,推进落实“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绿色城乡建设的发展理念,研究建立一套风貌建设管控的技术标准,探索形成一系列促进风貌形成的制度和机制,最终形成浙江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路径模式。

    裘云丹(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从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背景出发,系统化解读杭州市级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市级行动方案,并从落地性出发,解读市级建设方案,紧紧围绕“自然、传统、现代、和谐”八字方针,共塑杭州意象,展现东方气韵。通过开展“十大专项”行动。从“小切口、大场景”入手,集中开展城乡风貌“房整整”“邻睦睦”等“十大专项”行动,将原本散落的风貌节点有机串联,靶向破解痛点难点工作。

    薛欣欣(省风貌专班综合组副组长)

    围绕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1352+N”架构、三大基本单元(城乡风貌样板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关系和目标体系、主要任务等,重点讲解起草过程、架构体系、目标任务和政策集成,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布局、系统谋划、党建引领、整体智治,以基本单元为载体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张金标(浙江科技学院)

    以“统一平台+数智超市”的建设模式,创新构筑集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城乡风貌“智汇通”平台。一是绘好项目建设“一张图”。精准把握项目实施进度,在前端实现“一屏”全景展示,在后端实现数据“一地”归集梳理和分析汇总。二是构建闭环管理“一条链”。聚焦“十大专项”行动的重点项目,加强源头把控,实施项目全链条监管,从建管“一件事”向“全链条闭环”迭代,从“单领域”发力向“全生命周期”延伸。三是织密服务保障“一张网”。聚焦群众高频需求,集成开发三生融合、开放共享的共富基本单元场景,着力打造美丽城镇“六大公版”和“小二类”“家园类”“风貌类”三大类服务场景应用。

    余建忠(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通过宋韵文化解析、宋韵时代内涵、宋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和宋韵特色的建筑表达进行了宋韵内涵的现代解读,通过历史视角和东西方视角的杭州形象的解读,结合中国历代文人的诗性想象和面向未来的理想家园的想象,通过营城十法、有机生长的都市形态、山水相依的诗性都市、南宫北城的皇城基因、开放共融的市民生活和继往开来的建筑表达等6个方面引出宋韵杭州的风貌继承和延续。

    学员们纷纷表示,在省、市对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如此重视的大背景下,开展本次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次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全系统、全方位提供业务知识培训指导,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静下来安心学习、勤于思考,充好电、练内功,更高效、更精准、更扎实推动这项工作,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心探索工作新思路,提升了基层风貌工作业务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