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0-0019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9-10 10:47:53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32号建议的答复


 

余虹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望江地区路网连通以缓解望江路交通拥堵的建议》(上32号)收悉。经我委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西湖大道与婺江路连通需求分析

望江新城定位为金融科技城、杭港(望江)高端服务业示范区,根据相关规划,望江新城未来建筑总面积约380万平米,预计居住人口约5.7万人,就业岗位约4.1万个,均比现状成倍增长。始版桥未来社区、新世界K11高端综合体等项目已陆续启动建设,未来该地区路网的优化特别是东西向通道加密贯通的需求将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委牵头相继建成望江路过江隧道、望秋立交,并启动秋石快速路婺江路匝道建设,为区域交通疏解提供了较好的道路交通条件。从路网结构看,受铁路线及杭州城站制约,在清江路与望江路之间长达1.5公里的区间内,路网密度低且连通性差,交通疏解能力不足,需要增强跨铁路东西向连通的功能,完善路网系统,提高望江新城内外联通的便捷性。

二、西湖大道与婺江路连通工程方案研究情况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市建委会同上城区政府,启动西湖大道与婺江路连通方案研究工作。因受到铁路、地铁、文保、河道、管廊等诸多因素限制,连通道路线位走向与出入口布局条件非常复杂,设计单位从线位走向、布置形式、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先后提出十余个线位方案,并多次向市政府做专题汇报。根据多轮汇报及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两个相对可行方案,即单层双管隧道方案与分离式高架方案。

(一)隧道方案

经多轮比选论证,确定相对较可行的隧道方案为单层双管隧道,西端出入口位于涌金立交东侧,线位走郭东园巷,采用双孔盾构,下穿地铁5号线、铁路和贴沙河,上穿地铁7号线,东端接婺江路,在海潮路以东出地面,双向四车道规模。隧道长1.5千米,其中盾构段462米。工程造价约9.1亿。隧道方案的优点是对周边景观影响较小,存在问题是:

1.隧道方案经过五柳巷历史建筑(共2幢,2500余m2),需采用暗挖法施工,难度较大;需拆复建东河东侧的新建地下公共停车库(4700余m2,179个泊位);需要拆复建其他建筑9400余m2(主要是江城路口的汉庭酒店)。

2.隧道方案影响铁路道岔,需对土体进行加固,涉及涉铁审批;需要与地铁1、5、7号线进行充分协调,空间狭促,施工难度大。

3.西端连接西湖大道(涌金立交下匝道),两股较大车流量汇集后对该区域交通组织存在较大影响,并且将隔断南北向交通。

4.该方案无法满足城站东西区域行人跨铁路通行需求,功能不完善。

(二)高架方案

高架西端在建国路以东起坡,分别从站房南北两侧过铁路,与城站送客平台合建,可实现道路桥、城站送客桥、人行桥三桥合一,东端出入口一侧设在新近江路,一侧设在婺江路,均在海潮路以西落地,工程造价约2.1亿。

高架方案优点:1.不涉及建筑拆迁;2.道路桥、送客桥、人行桥三座桥合一,功能完善,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3.相对隧道方案施工期短,造价低。

存在问题:对周边景观会产生一定影响,需与城站火车站及东广场提升改造同步实施,需征求铁路部门意见。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上城区政府,结合城站火车站的提升改造,深化方案研究,将西湖大道与婺江路连通工程列入城建三年滚动计划编制任务。同时我们将统筹考虑整个望江新城的交通需求,加快之江路、婺江路匝道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路网体系,加强望江新城与老城区以及周边区域的沟通,推动望江新城的发展。

感谢您对城市交通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办公室  熊明强、方丽君

联系电话:87020171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619

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0-0019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9-10 10:47:53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32号建议的答复


 

余虹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望江地区路网连通以缓解望江路交通拥堵的建议》(上32号)收悉。经我委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西湖大道与婺江路连通需求分析

望江新城定位为金融科技城、杭港(望江)高端服务业示范区,根据相关规划,望江新城未来建筑总面积约380万平米,预计居住人口约5.7万人,就业岗位约4.1万个,均比现状成倍增长。始版桥未来社区、新世界K11高端综合体等项目已陆续启动建设,未来该地区路网的优化特别是东西向通道加密贯通的需求将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委牵头相继建成望江路过江隧道、望秋立交,并启动秋石快速路婺江路匝道建设,为区域交通疏解提供了较好的道路交通条件。从路网结构看,受铁路线及杭州城站制约,在清江路与望江路之间长达1.5公里的区间内,路网密度低且连通性差,交通疏解能力不足,需要增强跨铁路东西向连通的功能,完善路网系统,提高望江新城内外联通的便捷性。

二、西湖大道与婺江路连通工程方案研究情况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市建委会同上城区政府,启动西湖大道与婺江路连通方案研究工作。因受到铁路、地铁、文保、河道、管廊等诸多因素限制,连通道路线位走向与出入口布局条件非常复杂,设计单位从线位走向、布置形式、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先后提出十余个线位方案,并多次向市政府做专题汇报。根据多轮汇报及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两个相对可行方案,即单层双管隧道方案与分离式高架方案。

(一)隧道方案

经多轮比选论证,确定相对较可行的隧道方案为单层双管隧道,西端出入口位于涌金立交东侧,线位走郭东园巷,采用双孔盾构,下穿地铁5号线、铁路和贴沙河,上穿地铁7号线,东端接婺江路,在海潮路以东出地面,双向四车道规模。隧道长1.5千米,其中盾构段462米。工程造价约9.1亿。隧道方案的优点是对周边景观影响较小,存在问题是:

1.隧道方案经过五柳巷历史建筑(共2幢,2500余m2),需采用暗挖法施工,难度较大;需拆复建东河东侧的新建地下公共停车库(4700余m2,179个泊位);需要拆复建其他建筑9400余m2(主要是江城路口的汉庭酒店)。

2.隧道方案影响铁路道岔,需对土体进行加固,涉及涉铁审批;需要与地铁1、5、7号线进行充分协调,空间狭促,施工难度大。

3.西端连接西湖大道(涌金立交下匝道),两股较大车流量汇集后对该区域交通组织存在较大影响,并且将隔断南北向交通。

4.该方案无法满足城站东西区域行人跨铁路通行需求,功能不完善。

(二)高架方案

高架西端在建国路以东起坡,分别从站房南北两侧过铁路,与城站送客平台合建,可实现道路桥、城站送客桥、人行桥三桥合一,东端出入口一侧设在新近江路,一侧设在婺江路,均在海潮路以西落地,工程造价约2.1亿。

高架方案优点:1.不涉及建筑拆迁;2.道路桥、送客桥、人行桥三座桥合一,功能完善,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3.相对隧道方案施工期短,造价低。

存在问题:对周边景观会产生一定影响,需与城站火车站及东广场提升改造同步实施,需征求铁路部门意见。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上城区政府,结合城站火车站的提升改造,深化方案研究,将西湖大道与婺江路连通工程列入城建三年滚动计划编制任务。同时我们将统筹考虑整个望江新城的交通需求,加快之江路、婺江路匝道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路网体系,加强望江新城与老城区以及周边区域的沟通,推动望江新城的发展。

感谢您对城市交通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办公室  熊明强、方丽君

联系电话:87020171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