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79/2020-002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9-10 11:06:34 | |
发布单位 | 市建委 | 主题分类 |
章越峰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结合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第201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发改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建立情况
杭州以打造“六有宜居小区”的要求,全面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统筹推进机制,解决各方协同难问题。一是健全组织机制。成立了市级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相关市级职能部门和区县市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二是落实责任机制。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市委改革任务、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市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区级层面为改造责任主体,各街道作为实施主体。三是构建协同机制。将停车泊位、线路管网、加装电梯、养老托幼、安防消防、长效管理等多项改造内容一次性实施到位,有效破解各自为政,防止重复施工。
2.建立共建共管机制,解决居民参与难问题。一是项目生成机制。将改造的决策权与监督权交给居民,推动改造“自下而上”,核心实行“两个2/3”原则,即改造项目,居民同意改造率和居民对改造方案的认可率必须同时达到2/3条件。二是自主选择机制。制定出台技术导则,从“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打造文化、强化管理”等五方面,明确了83个基础改造项内容,48个提升改造项内容,视居民意愿量身定制。三是全程参改机制。制定《建设指南》,制定了一套从第一次征求居民意见到改造后长效管理的基本程序。居民全面过程参与项目实施和监督,要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全程驻点收集民需、汇聚民智,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程成效的重要内容。
3.建立资金共担机制,解决资金平衡难问题。按照“向上争取一点、市级补助一点、居民(社会)参与一点”原则,市区合力多渠道、多方式的落实改造资金。一是探索居民出资机制。探索通过建立专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个人捐资等多渠道,引导居民出资参与改造。二是落实财政保障机制。对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的,按不超过400元/平方米的改造标准,由市级财政对各城区给予不同比例的资金补助。三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旧改专项债三项资金支持政策,杭州已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约5亿元,已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5.7亿元,已申报旧改专项债总资金需求34.55亿元(其中2020年24.35亿元)。
4.建立市场参与机制,解决可持续推进问题。一是EPC方式改造参与机制。我们鼓励采用EPC方式,确定涉及和施工单位联合体。二是单项工程参与机制。对配建停车、快递服务、养老托幼、家政等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明确投资建设者的产权,吸引专业设计院等单位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设计、专业公司投资并运营停车场库,实现投资、建设、所有、受益及运营责任统一,逐步形成投资盈利模式。三是项目后期运营参与机制。鼓励专业公司参与物业管理、养老、抚幼、助餐服务设施建设和后续运营,补齐老旧小区公共服务短板。
5.建立资源整合机制,解决空间不足问题。一是内部挖潜机制。设计优化,对小区历史形成的布局进行优化,腾挪置换空间。推动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鼓励将国有存量房屋提供给社区用于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二是片区统筹机制。小区短板城市来补,创新“片区统筹”的改造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全力打造“10分钟”居家生活服务圈。三是融合未来理念机制。浙鼓励有条件的老旧小区积极申报“未来社区”试点,利用省、市两级政策支持,通过拆除重建、插花式拆迁等手段,产生空间增量。
6.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解决长期保持难问题。一是建立党建引领打造善治社区机制。通过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管理中来,引导居民协商制定《居民公约》,提升自治管理水平管理。二是建立专业化物业管理机制。结合《物业管理条例》修编和物业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要求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积极引导居民出资提高物业管理费标准。同时,通过探索实行物业管理打包连片、区域性管理的模式,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形成有稳定投资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三是提升社区治理智慧化水平。结合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嵌入社区治理,以实现小区智慧化管理,提高社区治理效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未来社区是省政府提出的一项创造性工程,旨在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价值坐标,构建九大场景,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您提出的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完善老旧小区改造机制的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未来社区建设的角度,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和探索。
1.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场景建设。未来社区试点建设33项约束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以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社区现有空间和资源为基础,结合社区特色和人文情怀,参考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场景建设。
2.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打造智慧型社区。借鉴未来社区数字孪生社区建设理念,依托“城市大脑”平台,打造社区智慧服务中枢,集CIM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于一体,整合智慧物业、智慧停车、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智能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简易化、精准化个性服务。
3.探索全过程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借鉴未来社区做法,建议有条件的改造项目引入全过程咨询单位,提供策划、设计、建设、运营、评估等全过程咨询服务;对于配套较好、商业属性较强的老旧小区,探索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会机构参与老旧小区建设和运营管理,如可探索采用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受益业主付费的PPP模式。
4.加强规划统筹,破解小区空间不足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可积极申报“未来社区”试点,利用省、市两级政策支持,对在小区内及周边新建、改扩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在不违反国家有关强制性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可通过提升土地容积率、提高土地复合利用效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手段,拓展打造“九大场景”的空间。
感谢您对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办公室 熊明强、方丽君
联系电话:87020171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