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1-0013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6-01 10:36:36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市委:

贵委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构建“步行友好”城市 推进杭州“宜居天堂”建设》(第237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城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在加快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建设进程中,构建“步行友好”城市对于引领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也致力于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努力打造绿色宜行步行环境,切实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一)规划先行,优化城市步行空间

一是编制《杭州市慢行交通专项规划》,保障慢行交通的可达性、连续性、安全性与舒适性。规划统筹慢行交通系统,明确了慢行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及设施衔接方案,提出了活力优享街道、绿色宜行社区等优化提升策略,注重慢行交通设施与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无缝衔接,并在满足通勤交通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休闲、健身等多种需求。二是编制《杭州市区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强化步行安全便捷。规划以步行安全为目标,合理引导人行过街设施的布局与设置,并提出近期重点围绕交通、主要道路、大型公共设施(如医院、学校、大型商业、交通枢纽)等周边人流密集点和现状人车矛盾突出点开展建设等实施建议,以建立安全便捷、完善有序的人行过街设施系统。三是编制《杭州市街道城市设计导则》,提升步行环境品质。导则注重舒适步行微空间的塑造,提出杭州街巷提升策略及行动建议,强化街道两侧公共空间、慢行空间以及沿街建筑界面的管控与引导,细化沿街绿地空间、广场空间、轨道交通站点等各类公共空间布局、尺度、风格、界面及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多种城市家具设施组合设置的管控要求,对进一步改善慢行交通、增加共享交流空间、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引导意义。

(二)提标建设,注重步行舒适度

一是针对步行空间,进一步提高设计、施工标准。按照“高标准建设新城新区完善功能、高品质优化中心老城提升品质”的总体思路,先后出台实施《杭州市城市道路河道更新建设导则》《杭州市“迎亚运”道路整治实施导则》等技术文件,在符合国家道路建设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道路建设标准:明确提出沿街建筑退距空间需与道路步行空间充分结合,保障步行空间。“十三五”期间,杭州新建符合步行系统标准的道路约 517 公里。二是加强过街设施建设。为解决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建设了一批立体过街设施。截至2020年底,杭州市主城区共建成人行立体过街设施88座,其中天桥47座、地道41座,主要位于延安路、解放路、庆春路等商业区;上塘-中河路、秋涛路、文一-德胜路、环城北路等快速路、主干道路沿线;以及大型商业设施、医院、学校、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节点周边。三是实现全市范围“绿道网”全覆盖。作为步行系统的优化和补充,兼具观赏性的绿道是城市步行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品质绿色道已然成为杭州的幸福民生道。截至2020年底,杭州市已建成沿山、沿河、沿湿地、沿公园等8大类型、3713公里的绿道网络,主城建成区基本实现5分钟步行到达绿道网,是国内绿道网络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三)严格执法,加强人行道车辆停放管理

一是加强人行道机动车违停执法力度。对核心商圈、主要道路、景区周边、窗口地区人行道违法停车行为加大执法管控力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交办和处置,并按照主要道路严禁、次要道路严控、背街小巷有序的原则,划定管控区域,实施差异化管理,做到人行道违停行为查处全覆盖。2020年全市共查处人行道违法停车91.42万辆(处罚案件51.92万件,罚款7701.6万元,全部上缴市、区两级财政)。二是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对不适宜停放非机动车的区域和路段实行禁停管理,在重点地铁口设置电子禁停区,引导用户规范车辆停放。制定重点淤积区域“一点一方案”“一企一方案”,落实单车企业加强运维力量及车辆调度。出台车辆进出停放场地管理规定,规范进出管理场地的管理流程。积极开展共享单车“清废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废弃单车4.2万余辆,对未入框违规停放的车辆清理6.5万余辆。同时,对违法大量投放单车、严重占道停放但现场教育未果的行为依法暂扣车辆,并立案查处。去年以来,全市累计立案已达90余起,罚款人民币124.1万元。

(四)还道于民,开展人行道设施排查工作

开展人行道两侧亭、箱、杆设置情况普查,共检查设施22962处。对31处违章占道的小红生活亭,进行查处并限期拆除。对道路及人行道上设置过多的红白隔离杆、石球、石墩、隔离栏杆等设施进行清除。截至目前,已清理红白隔离杆点位150处,拔除杆件2067根,真正做到还路于民。同时,还对现有的人行道道板进行加固优化,消除道板松动破损等问题,确保行人行走舒适、安全。2020年,共计加固改善20条段道路人行道约9万平方米。

二、下一步工作

1.大力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按照“高标准建设新城新区完善功能、高品质优化中心老城提升品质”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提高步行空间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步行道路建设。以2022年亚运会、亚残运会召开为契机,紧紧抓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在加快道路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完善整体布局,计划至亚运会前再建成人行过街设施21座,其中天桥11座,地道10座,方便市民游客出行,为亚运会召开创造良好交通环境。

2.继续做好人行道车辆管控工作。一是降低机动车违停发生率。进一步完善快速发现、教育和查处的机制。紧紧依托数字城管,建立第一时间发现、交办和处置的机制,强化街面的管控。针对目前停车泊位与需求严重失衡的现状,把核心商圈、主要道路、景区周边、窗口地区人行道违法停车作为管控的重点,突出多发区域和多发时段违停查处。二是实现非机动车停放有序化管理。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互联网等各平台,广泛动员公益组织、志愿者、城管系统环卫工人、停车收费员、市政养护员、河道巡查员、信息采集员和执法队员等一线人员投身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另一方面,强化执法查处,对违法大量投放单车、非机动车严重占道停放的行为依法暂扣车辆,并立案查处。

3.开展城市家具大整治。紧紧围绕《迎亚运市容景观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要求,集中开展对道路两侧的岗亭(棚)、杆件、箱体等设施占道乱设等问题的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设置标准,规范审批备案流程,规范管理养护要求,着力治理违法违规设置、重复设置、占道设置、闲置废弃等问题。

感谢贵委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 系 人:市建委发展研究处  楼哲挺

联系电话:88187276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4月29日

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1-0013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6-01 10:36:36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市委:

贵委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构建“步行友好”城市 推进杭州“宜居天堂”建设》(第237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城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在加快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建设进程中,构建“步行友好”城市对于引领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也致力于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努力打造绿色宜行步行环境,切实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一)规划先行,优化城市步行空间

一是编制《杭州市慢行交通专项规划》,保障慢行交通的可达性、连续性、安全性与舒适性。规划统筹慢行交通系统,明确了慢行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及设施衔接方案,提出了活力优享街道、绿色宜行社区等优化提升策略,注重慢行交通设施与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无缝衔接,并在满足通勤交通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休闲、健身等多种需求。二是编制《杭州市区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强化步行安全便捷。规划以步行安全为目标,合理引导人行过街设施的布局与设置,并提出近期重点围绕交通、主要道路、大型公共设施(如医院、学校、大型商业、交通枢纽)等周边人流密集点和现状人车矛盾突出点开展建设等实施建议,以建立安全便捷、完善有序的人行过街设施系统。三是编制《杭州市街道城市设计导则》,提升步行环境品质。导则注重舒适步行微空间的塑造,提出杭州街巷提升策略及行动建议,强化街道两侧公共空间、慢行空间以及沿街建筑界面的管控与引导,细化沿街绿地空间、广场空间、轨道交通站点等各类公共空间布局、尺度、风格、界面及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多种城市家具设施组合设置的管控要求,对进一步改善慢行交通、增加共享交流空间、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引导意义。

(二)提标建设,注重步行舒适度

一是针对步行空间,进一步提高设计、施工标准。按照“高标准建设新城新区完善功能、高品质优化中心老城提升品质”的总体思路,先后出台实施《杭州市城市道路河道更新建设导则》《杭州市“迎亚运”道路整治实施导则》等技术文件,在符合国家道路建设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道路建设标准:明确提出沿街建筑退距空间需与道路步行空间充分结合,保障步行空间。“十三五”期间,杭州新建符合步行系统标准的道路约 517 公里。二是加强过街设施建设。为解决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建设了一批立体过街设施。截至2020年底,杭州市主城区共建成人行立体过街设施88座,其中天桥47座、地道41座,主要位于延安路、解放路、庆春路等商业区;上塘-中河路、秋涛路、文一-德胜路、环城北路等快速路、主干道路沿线;以及大型商业设施、医院、学校、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节点周边。三是实现全市范围“绿道网”全覆盖。作为步行系统的优化和补充,兼具观赏性的绿道是城市步行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品质绿色道已然成为杭州的幸福民生道。截至2020年底,杭州市已建成沿山、沿河、沿湿地、沿公园等8大类型、3713公里的绿道网络,主城建成区基本实现5分钟步行到达绿道网,是国内绿道网络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三)严格执法,加强人行道车辆停放管理

一是加强人行道机动车违停执法力度。对核心商圈、主要道路、景区周边、窗口地区人行道违法停车行为加大执法管控力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交办和处置,并按照主要道路严禁、次要道路严控、背街小巷有序的原则,划定管控区域,实施差异化管理,做到人行道违停行为查处全覆盖。2020年全市共查处人行道违法停车91.42万辆(处罚案件51.92万件,罚款7701.6万元,全部上缴市、区两级财政)。二是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对不适宜停放非机动车的区域和路段实行禁停管理,在重点地铁口设置电子禁停区,引导用户规范车辆停放。制定重点淤积区域“一点一方案”“一企一方案”,落实单车企业加强运维力量及车辆调度。出台车辆进出停放场地管理规定,规范进出管理场地的管理流程。积极开展共享单车“清废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废弃单车4.2万余辆,对未入框违规停放的车辆清理6.5万余辆。同时,对违法大量投放单车、严重占道停放但现场教育未果的行为依法暂扣车辆,并立案查处。去年以来,全市累计立案已达90余起,罚款人民币124.1万元。

(四)还道于民,开展人行道设施排查工作

开展人行道两侧亭、箱、杆设置情况普查,共检查设施22962处。对31处违章占道的小红生活亭,进行查处并限期拆除。对道路及人行道上设置过多的红白隔离杆、石球、石墩、隔离栏杆等设施进行清除。截至目前,已清理红白隔离杆点位150处,拔除杆件2067根,真正做到还路于民。同时,还对现有的人行道道板进行加固优化,消除道板松动破损等问题,确保行人行走舒适、安全。2020年,共计加固改善20条段道路人行道约9万平方米。

二、下一步工作

1.大力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按照“高标准建设新城新区完善功能、高品质优化中心老城提升品质”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提高步行空间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步行道路建设。以2022年亚运会、亚残运会召开为契机,紧紧抓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在加快道路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完善整体布局,计划至亚运会前再建成人行过街设施21座,其中天桥11座,地道10座,方便市民游客出行,为亚运会召开创造良好交通环境。

2.继续做好人行道车辆管控工作。一是降低机动车违停发生率。进一步完善快速发现、教育和查处的机制。紧紧依托数字城管,建立第一时间发现、交办和处置的机制,强化街面的管控。针对目前停车泊位与需求严重失衡的现状,把核心商圈、主要道路、景区周边、窗口地区人行道违法停车作为管控的重点,突出多发区域和多发时段违停查处。二是实现非机动车停放有序化管理。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互联网等各平台,广泛动员公益组织、志愿者、城管系统环卫工人、停车收费员、市政养护员、河道巡查员、信息采集员和执法队员等一线人员投身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另一方面,强化执法查处,对违法大量投放单车、非机动车严重占道停放的行为依法暂扣车辆,并立案查处。

3.开展城市家具大整治。紧紧围绕《迎亚运市容景观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要求,集中开展对道路两侧的岗亭(棚)、杆件、箱体等设施占道乱设等问题的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设置标准,规范审批备案流程,规范管理养护要求,着力治理违法违规设置、重复设置、占道设置、闲置废弃等问题。

感谢贵委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 系 人:市建委发展研究处  楼哲挺

联系电话:88187276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