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79/2023-0004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2-17 11:08:49 | |
发布单位 | 市建委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2023年全市城建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城建事业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为主线,突出展现“八个新作为”,进一步强统筹提能级、搭平台扩投资、补功能创样板、重数智防风险、调结构增动能,全力保障杭州亚运盛会圆满举办,全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全力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持续提高城乡居民获得感、满意度,为高质量发展城建事业,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谱写新篇章。
一、聚力“三项统筹”,在亚运城市行动中展现新作为。借力亚运办赛机遇和城市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亚运城市基础设施赛事运行保障,启动后亚运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不断提升亚运城市综合承载力。一是统筹打造亚运城市标志性成果。聚焦城市侧建设,深入推进“匠心提质绣航城”行动,高标准建成文一西路提升改造一期、二期、环北-天目快速路3个续建项目。统筹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完场清”收尾亮相,完成地矿局宿舍、新丰新村、采荷路33号等10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84个村社(区块)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同步落实地下管廊建设、健身绿道建设、无障碍城市环境、建筑工地环境整治、地下隐患智防系统推广等亚运保障任务。二是统筹实施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工程。路网方面要总结亚运道路建设经验做法,深化专班统筹协调机制,印发《杭州城市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建成运溪高架路沿线互通,文一路(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环城北路-天目山路(中河立交-古翠路)、留石快速路西延(运溪高架-科技大道)、临平大道、富春湾大道二期、留石西延等项目。计划建设快速路50公里、建成20公里;建设主次干路120公里、建成30公里。供排水方面要加快千岛湖供水工程江南线、之江线及祥符水厂扩建、取水口上移工程。建成城北净水厂一期、富阳污水处理厂五期,新扩建仁和净水厂、临平第二净水厂、余杭污水处理厂四期。电力方面要印发《杭州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推进150个电网项目。统筹白鹤滩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500千伏(临平变、建德变、江南变)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助力扩大城市电网容量。三是统筹地下空间开发和管线设施建设。印发《地下空间重点区域地铁站与周边地下公共设施互联互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34个地铁站与周边地下公共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印发《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建成地下管廊7公里。研究管廊有偿使用政策。制定《杭州市地下管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新建改造供水管网60公里、污水管网67公里,新建雨水管网60公里。
二、扩大“四项投资”,在经济产业振兴中展现新作为。以提振建设行业三大产业为牵引,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能,高质量打造建设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建筑业投资提升。围绕“建筑强市”跨越发展战略,落实《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22〕11号)十项改革举措,实现建筑业省内产值增长8%左右。计划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300万平方米以上,占新建建筑比重34%以上,新开工钢结构住宅4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房地产业投资提升。围绕稳市场稳增长、扩投资促开工,积极发挥房地产投资专班牵头作用,动态跟进项目建设时序,加快前期审批手续办理,加大开工推进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入统、早销售。计划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000亿元、投资增速5%左右。三是勘察设计业投资提升。深化建筑师负责制试点,优化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制度,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勘察收费标准调整,培育“杭州设计”品牌。勘察设计业产值增速保持2%以上,继续领跑全省。四是市政设施固定投资提升。围绕新型特大城市空间布局,做好亚运会后开工重点项目储备,计划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1.43亿元。
三、强化“三个落地”,在服务产业平台上展现新作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推进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平台要素保障,率先探索市域统筹推动城市高能级跃升新路径,在构建特大城市空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上增强责任担当,优化服务保障。一是大城北规划建设落地。围绕国家运河文化公园带建设规划,持续推进五大重点区块建设,计划建成杭钢旧址公园04地块工业主题展览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二期地下室工程等项目;续建好运路九年一贯制学校等20个项目,不断提升大城北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集中度。二是跨区域道路建设方案落地。持续构建“区域联通、配套完善”城市道路格局,加快打通十城区交界处联网道路。推动实施富春湾大道三期、通城大道、亚太路东伸等项目,加快永玄快速路、康良快速路、文一西路西延三期、彩虹大道东延工程等项目前期。三是重点区域市政配套规划建设落地。高标准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新区、临空经济区、钱江新城二期等区域开发。城西科创大走廊方面要推进文一西路西延-科技大道、文二西路连接隧道工程,加快推进实施良睦路、聚橙路等南北向以及苏嘉路、墩余路等东西向主次干路网。推进实施余杭污水处理厂二阶段扩容、城西污水处理厂扩建、横畈污水处理厂扩建,为区域发展提供保障。钱江新城二期方面要建成凤起东路(观潮路-九田路)等主次干路,同步推进地块周边配套道路建设。临空经济区方面要续建头蓬快速路(江东大道-红十五线)、赭美路下穿隧道等项目,开展保税大道南伸(永盛路-八柯线)前期。
四、绘就“两个实景”,在共富样本创建中展现新作为。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政治意义、民生价值,围绕构建城乡居民生活幸福共同体,一体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一是未来社区建设“双百”集成。开展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形成公共服务设施“调查—评估—提升—反馈”动态更新提升机制。探索建立以规划引领未来社区建设的有效传导机制,优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引入综合集成运营商和专项服务运营商,激发市场活力和供给潜力。计划新推出100个未来社区创建项目,累计建成100个未来社区(新建成60个),到2023年底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省(市)未来社区。统筹联动未来社区和现代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强社惠民”集成改革。二是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双区”集成。深入实施城乡风貌十大专项行动,推动跨区域风貌样板区创建试点项目,开辟创建新模式,拓宽创建新版图。开展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试点44个,其中新增试点28个。创成市级城市风貌样板区不少于10个、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样板区不少于4个,县域风貌样板区不少于6个、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不少于2个。
五、改善“三个环境”,在城乡有机更新中展现新作为。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城市体检评估和成果运用机制,推动城市更新项目联动传导,不断提升城乡居住品质。一是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聚焦早日回迁,标准化推进征迁安置管理,计划开工1.3万套、竣工15万套、回迁安置2万户,完成现存5年以上未安置户和新增为5年以上未安置户的实物安置和预安置。启动实施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四年计划,2023年完成改造提升240个,持续探索推动拆改结合模式。打造杭派民居示范点,计划新建农房4800户,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6个,保持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动态清零”。二是提升清洁水环境。全面落实西塘河河长制“一河一策”,实施跨区项目九沙河(月牙河-运河二通道)、五常港支河(一号路-五常港河)等市区河道综保工程24个,确保完工8个。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立法工作。搭建数字孪生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平台,计划建成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项目113个,新增35平方公里区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全力推进农污“零直排村”和绿色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农污设施分级处理,因地制宜实现资源化全过程利用。三是优化静态交通环境。加快推进亚运配套停车设施建设和“P+R”换乘停车场库建设,新增停车位5万,其中公共泊位5000个。在公共领域新建和改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00个。新建和改造绿道250公里,擦亮杭州亚运绿道品牌。
六、打造“四个试点”,在行业转型升级中展现新作为。以深化数字变革为切入点,全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重大改革试点在杭州落地见效。一是深化绿色双碳试点。发布《杭州市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修编》,设立杭州市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提升银行保险机构对双碳项目的绿色信贷融资支持。持续推进政府采购绿色建材国家试点,进一步完善需求标准、绿色建材供应、绿色建材共享等,提高建设、施工、建材企业生产和采购积极性。二是创新城市CIM平台试点。坚持建用结合,加强数据归集和应用场景建设,优化地下智防应用系统,迭代模型算法,完善处置闭环。强化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辅助地下管线施工许可和建设推进,实现地下管线覆土前测量和管线数据动态更新。拓展数据应用,向管线权属单位推送管线周边基坑施工情况,提示做好巡查和保护。率先向地铁四期工程建设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推送和查询服务。三是强化现场数字监管试点。深化“浙里建”应用,赋能工地智慧监管。整合“天网工程”算力资源,提升视频智能感知能力。推动“未戴安全帽”“裸土未覆盖”“台风天工地作业预警”等智能感知预警。四是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并联审批、联合图审、分阶段施工许可、联合验收等改革举措,试点开展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建筑师负责制等,助力实现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受益。持续推进全流程网上审批制,实现市区两级同一事项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分步推进配套费征收减免,建成统一征缴流程。
七、防范“四个风险”,在行业监管改革中展现新作为。聚焦行业管理主责主业,纵深推进行业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一是防范房地产风险。通过约谈筹资、分批验收、限期竣备等举措防范房地产风险,为“保交楼”创造条件。加快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引导开发企业诚信经营。二是防范施工安全风险。开展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排查管控、安全生产责任传导落实、安全生产共建共治共享和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四大行动,构建事前预防型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长效机制。深化智慧工地监管,推行“浙砼管”和“检测管理”“深基坑监测”等子场景应用,提升实名制系统数据应用质量。三是防范消防安全风险。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消防技术专项检查;结合消防设计审验,进一步加大未批先建、未验先用项目处罚力度。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大型公建、民生项目,开展养老、托育机构,既有高层住宅改造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类项目的建筑消防安全技术指导服务。在历史遗留房产确权项目上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消防确认,精准查找并闭合整改安全隐患。四是防范市场违规风险。印发《2022年度在杭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状况白皮书》《施工合同履约评价管理办法》《工程监理企业信用分类分级划分标准》。开发承包商履约评价系统,压实建设主体首要责任。纵深推进招投标制度改革,推广“1+N”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允许招标人跨行业、跨类别、跨专业抽取专家。探索联合体投标方式承建项目试点,鼓励我市建筑业示范企业与央企、市外地方国有企业合作。强化“检测码”识别围串标行为,维护“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八、提升“六个能力”,在自身建设淬炼中展现新作为。擦亮党建工作品牌,持续提升组织力、向心力、执行力,积极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队伍。一是突出“五个进一步”,提升学悟党的创新理论能力。坚持学习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通过落实“五学五讲五做”,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持续推进更高质量发展、更深层次现代化。二是深耕“五联一争”,提升党的组织建设能力。统筹制定多层面党建联建方案,开展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的党建联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征集社区难题、联建成员单位领办难题、难题解决情况晾晒通报等方式,做到未来社区、老旧小区党建与业务“双推进”。持续深耕项目党建,开展“对标先进”互学互促活动,推动红色工地和标化工地两个标准落地。三是培育“城建先锋”,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立足城建发展新领域、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城建重点内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培训需求征集研判机制。持续办好“处长走进城建大讲堂”“年轻干部我为大家上一课”,启动“工程师大讲堂”送课下基层。用好“导师+项目+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培养模式,实施干部点将培养一线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年轻干部走进基层、企业、群众“三服务”活动,多渠道提升城建干部专业能力。 四是打造“清廉城建”,提升拒腐防变能力。持续以建设清廉机关模范机关为“总牵引”,落实“四责协同”机制,强化行业一体联动,进一步落实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风险防控,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工程、清廉窗口、清廉社会组织“四位一体”清廉建设。五是强化“调查研究”,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围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做好“十四五”中期评估,积极谋划城乡建设改革新思路,开展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城市更新、基础设施规划、行业发展等课题研究,推动形成建设领域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标准。六是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法治建设能力。完成《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立法工作。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法制审查人员和公平竞争审查人员业务培训。做好法律保障和服务,指导落实依法行政、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