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3-002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6-02 11:43:32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88号提案的答复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提升“魅力杭城”品牌效力的建议》(第88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发改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未来社区是展现浙江省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是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金名片”,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标志性工程。前期,我委坚决贯彻省市决策部署,持续发挥统筹牵头作用,会同各区(县、市)及市级有关部门,主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联动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开展未来社区创建项目达到300个(其中省级试点、创建项目252个),已建成并通过验收项目40个(其中省级29个),87个社区上榜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在全省11个地市中,我市未来社区建设的创建数量和建成质量上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杭州在未来社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跑道上,展现了范例城市的头雁风采和领跑姿态。

一、工作进展

(一)党建统领聚合力,联建共建显成效

在未来社区建设提质扩面、全域推进的新阶段,我们持续构建“党建统领、多跨融合、数智赋能、共建共享”的未来社区治理新格局。一是健全党建和业务联动机制。通过工作例会、调研验收、晾晒通报三同步,推动党建与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同部署同谋划同推进。二是推行区域党建联建机制。在未来社区创建项目中落实落细市、区职能部门赋能区域党建联建的重点任务清单,协同破解建设推进中的问题短板;建立市、区、镇街、社区等多层级参与的党建联建模式,协同指导、助力推进未来社区高标准创建。三是注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分类推广各地党建统领未来社区建设特色做法、先进经验,推动打造更多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共富标志性成果。

(二)规划引领谋布局,全域统筹定方向

去年以来我委组织各区(县、市)完成了《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一区一规划、一社一画像”的要求,摸清社区底数,着重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梳理,查找设施短板,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布局,发挥专项规划的指导作用,加快推进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为后续新开展的未来社区编制实施方案提供精准底数和制定依据。同时,加快制定《关于杭州市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作为贯彻落实省级文件精神、指导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域开展未来社区创建的纲领性文件。

(三)围绕目标强推进,长效运营重指引

2023年我市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确定的总体目标为“年度新推出未来社区创建项目不少于100个,累计建成并通过验收未来社区项目不少于100个(年度不少于60个)”。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05个项目新增列入省级第七批未来社区项目创建名单。在加快推进项目创建实施的同时,更加注重未来社区长效运营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在2022年已发布第一批城镇未来社区优秀服务商名录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建成投运未来社区项目的运营情况开展调研、分析,编制印发了杭州市《未来社区长效运营实施指南(试行)》,针对不同类型的未来社区,就方案规划设计、投融资方式、运营主体、运营标准、运营模式等提出指引性意见,帮助和指导项目主体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长期平衡。

(四)公共配套补短板,场景落地惠民生

2023年初,省风貌办公布了2022年度各地级市及下辖县(市、区)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初步摸清了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情况,明确了短板地区、短板社区、短板设施。我们深入分析部分区县评价指数靠后的原因与对策,指导各地继续深入摸排,提升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认真审视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情况,寻不足、补短板,针对布局缺失及服务水平不佳的设施,特别是“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督促各地制定完成《2023年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通过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上下联动推进,实施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集成落地。今年我市计划新增省级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不少于150个,前期在各区(县、市)努力下,已有109个场景申报省级第三批次“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创建;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呼应群众实际需求、加快各类配套设施落地,逐步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长效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以出成效为根本,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在未来社区中,我们将会同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围绕未来社区宣传力度不足、创建数量不均匀、文化活动持续效力不足等方面继续努力:

(一)挖掘经验加强宣传,营造比学赶超“新氛围”

一是积极凝练总结创新做法和经验,稳定传递未来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中的创新性思考、典型案例等,总结形成杭州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深入挖掘特色项目、优秀案例,打造一批新的亮点标杆项目,打造浙江样板;二是督促各地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组织媒体采风、报纸和电视专栏、专题等形式开展全媒体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工作进展和成效,营造全民共建共享未来社区的浓厚氛围。

(二)聚力全域推进,打造未来社区建设“新亮点”

一是加快在推进项目见质见效上出亮点。打造更多示范项目、明星项目,推动共同富裕社区场景由“盆景”变“风景”,为全省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样板、新范例。确定近期目标为“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创建未来社区500个左右、覆盖40%左右的城市社区”。二是在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指引下,联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鼓励多个社区连片开展创建,努力实现社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三是加快在重大改革攻坚上出亮点。围绕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规划建设集成改革要求,聚焦公共服务系统化解决方案、未来社区可持续运营机制、场景空间指标落地、数字化应用落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合力推进政策集成和创新,形成具有杭州特点、落地有声的未来社区政策体系。

(三)聚焦公服短板,补齐城镇社区设施“老旧账”

一是聚焦体检先行,完善社区专项体检评估机制。按照住建部关于城市体检的部署要求,以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社区体检评估的内容和要求,开展社区专项体检评估工作,进一步全方位摸清全市城镇社区现状底数,明确短板地区、短板社区和短板设施。二是开展常态化社区服务设施补短板工作,以“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精准推动公共服务设施补齐、补强。目前,按照省级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创建指标体系,灵活配置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机构或社区婴儿照护服务驿站,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提供就餐、助餐、送餐等基础服务,均作为未来社区创建的约束性指标。我委在未来社区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之后也将继续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加大力度整合社区及周边空间资源,重点推进邻里活动、养老托幼、健康管理等基础公共服务落实,因地制宜的打造特色场景落地见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四)凝聚家园意识,打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在未来社区创建中,除了硬件设施改造增补、生活环境优化提升外,更加注重邻里关系的重塑、社区文化的营造、社团活动的组织以及基层治理的完善。一是充分发挥社区运营团队、社会公益组织、群众自治力量的作用,组织开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特长的各类社团活动,加快构建熟人社会,形成“我以社区为家、我在社区当家”的心理归属感;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打造数字化线上文化空间,通过线上、线下文化空间有机融合,加强不同社会群体的沟通交流,重塑邻里关系,进一步促进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承,提高社区文化服务水平,使未来社区真正成为人民幸福美好新家园。

感谢您对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房开处  俞钰通

联系电话:85254224   传真:85254223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3年5月16日


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489479/2023-002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6-02 11:43:32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88号提案的答复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提升“魅力杭城”品牌效力的建议》(第88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发改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未来社区是展现浙江省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是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金名片”,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标志性工程。前期,我委坚决贯彻省市决策部署,持续发挥统筹牵头作用,会同各区(县、市)及市级有关部门,主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联动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开展未来社区创建项目达到300个(其中省级试点、创建项目252个),已建成并通过验收项目40个(其中省级29个),87个社区上榜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在全省11个地市中,我市未来社区建设的创建数量和建成质量上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杭州在未来社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跑道上,展现了范例城市的头雁风采和领跑姿态。

一、工作进展

(一)党建统领聚合力,联建共建显成效

在未来社区建设提质扩面、全域推进的新阶段,我们持续构建“党建统领、多跨融合、数智赋能、共建共享”的未来社区治理新格局。一是健全党建和业务联动机制。通过工作例会、调研验收、晾晒通报三同步,推动党建与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同部署同谋划同推进。二是推行区域党建联建机制。在未来社区创建项目中落实落细市、区职能部门赋能区域党建联建的重点任务清单,协同破解建设推进中的问题短板;建立市、区、镇街、社区等多层级参与的党建联建模式,协同指导、助力推进未来社区高标准创建。三是注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分类推广各地党建统领未来社区建设特色做法、先进经验,推动打造更多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共富标志性成果。

(二)规划引领谋布局,全域统筹定方向

去年以来我委组织各区(县、市)完成了《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一区一规划、一社一画像”的要求,摸清社区底数,着重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梳理,查找设施短板,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布局,发挥专项规划的指导作用,加快推进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为后续新开展的未来社区编制实施方案提供精准底数和制定依据。同时,加快制定《关于杭州市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作为贯彻落实省级文件精神、指导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域开展未来社区创建的纲领性文件。

(三)围绕目标强推进,长效运营重指引

2023年我市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确定的总体目标为“年度新推出未来社区创建项目不少于100个,累计建成并通过验收未来社区项目不少于100个(年度不少于60个)”。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05个项目新增列入省级第七批未来社区项目创建名单。在加快推进项目创建实施的同时,更加注重未来社区长效运营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在2022年已发布第一批城镇未来社区优秀服务商名录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建成投运未来社区项目的运营情况开展调研、分析,编制印发了杭州市《未来社区长效运营实施指南(试行)》,针对不同类型的未来社区,就方案规划设计、投融资方式、运营主体、运营标准、运营模式等提出指引性意见,帮助和指导项目主体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长期平衡。

(四)公共配套补短板,场景落地惠民生

2023年初,省风貌办公布了2022年度各地级市及下辖县(市、区)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初步摸清了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情况,明确了短板地区、短板社区、短板设施。我们深入分析部分区县评价指数靠后的原因与对策,指导各地继续深入摸排,提升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认真审视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情况,寻不足、补短板,针对布局缺失及服务水平不佳的设施,特别是“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督促各地制定完成《2023年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通过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上下联动推进,实施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集成落地。今年我市计划新增省级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不少于150个,前期在各区(县、市)努力下,已有109个场景申报省级第三批次“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创建;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呼应群众实际需求、加快各类配套设施落地,逐步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长效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以出成效为根本,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在未来社区中,我们将会同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围绕未来社区宣传力度不足、创建数量不均匀、文化活动持续效力不足等方面继续努力:

(一)挖掘经验加强宣传,营造比学赶超“新氛围”

一是积极凝练总结创新做法和经验,稳定传递未来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中的创新性思考、典型案例等,总结形成杭州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深入挖掘特色项目、优秀案例,打造一批新的亮点标杆项目,打造浙江样板;二是督促各地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组织媒体采风、报纸和电视专栏、专题等形式开展全媒体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工作进展和成效,营造全民共建共享未来社区的浓厚氛围。

(二)聚力全域推进,打造未来社区建设“新亮点”

一是加快在推进项目见质见效上出亮点。打造更多示范项目、明星项目,推动共同富裕社区场景由“盆景”变“风景”,为全省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样板、新范例。确定近期目标为“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创建未来社区500个左右、覆盖40%左右的城市社区”。二是在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指引下,联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鼓励多个社区连片开展创建,努力实现社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三是加快在重大改革攻坚上出亮点。围绕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规划建设集成改革要求,聚焦公共服务系统化解决方案、未来社区可持续运营机制、场景空间指标落地、数字化应用落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合力推进政策集成和创新,形成具有杭州特点、落地有声的未来社区政策体系。

(三)聚焦公服短板,补齐城镇社区设施“老旧账”

一是聚焦体检先行,完善社区专项体检评估机制。按照住建部关于城市体检的部署要求,以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社区体检评估的内容和要求,开展社区专项体检评估工作,进一步全方位摸清全市城镇社区现状底数,明确短板地区、短板社区和短板设施。二是开展常态化社区服务设施补短板工作,以“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精准推动公共服务设施补齐、补强。目前,按照省级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创建指标体系,灵活配置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机构或社区婴儿照护服务驿站,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提供就餐、助餐、送餐等基础服务,均作为未来社区创建的约束性指标。我委在未来社区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之后也将继续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加大力度整合社区及周边空间资源,重点推进邻里活动、养老托幼、健康管理等基础公共服务落实,因地制宜的打造特色场景落地见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四)凝聚家园意识,打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在未来社区创建中,除了硬件设施改造增补、生活环境优化提升外,更加注重邻里关系的重塑、社区文化的营造、社团活动的组织以及基层治理的完善。一是充分发挥社区运营团队、社会公益组织、群众自治力量的作用,组织开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特长的各类社团活动,加快构建熟人社会,形成“我以社区为家、我在社区当家”的心理归属感;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打造数字化线上文化空间,通过线上、线下文化空间有机融合,加强不同社会群体的沟通交流,重塑邻里关系,进一步促进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承,提高社区文化服务水平,使未来社区真正成为人民幸福美好新家园。

感谢您对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房开处  俞钰通

联系电话:85254224   传真:85254223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3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