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79/2025-000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2-08 14:25:22 | |
发布单位 | 市建委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2024年,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姿态,全力推进2024年工作报告部署的城建领域“六大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市基础设施能级再提升。一是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杭州市成功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完成《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3—2035年)》。全年实施更新项目2033个,“杭州市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入选全省城乡建设系统首批改革典型案例清单。上城区积极推进湖滨、清波-紫阳等片区更新,加快解百、十三湾巷等重点更新项目前期推进,有力推动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经济活力提升。二是加快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成文一路提升改造工程等快速路项目,新增主次干路98公里,之江路北线盾构贯通。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七格污水处理厂三四期清洁排放提标改造,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污泥厂1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污泥处理能力1650吨/日。实施电网建设攻坚三年行动,建成投产主网输变电工程24项,杭州西部首座500千伏建德变提前投运。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成重点海绵项目109个,获得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A”等级。停车及充电设施供给再扩面,全市新增停车泊位50534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6766个);新能源充电设施建成3483个。三是持续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及管廊管网建设。有序推进44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项目和29个地铁站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新增地下空间开发量681.05万平方米,完成管廊主体7.7公里。新建燃气管网181.62公里、供水管网68公里、污水管网54.4公里、雨水管网48.63公里,全部提前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任务。
(二)城乡人居环境再提升。一是共富基本单元创建全省领先。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新开展省级未来社区项目217个、其中建成179个,入选省级街道全域未来社区试点项目4个,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滨江区省级未来社区创建覆盖行政社区率达86.6%,位列全市第一。全面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累计建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49个,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20个,8个试点被列入浙江省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建设名单,数量均位列全省首位。二是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升。深入挖掘老旧小区改造内部空间,开工270个、竣工212个,旧改“杭州经验”在全国现场会上交流推广。建立健全回迁安置工作推进机制,完成回迁安置35701户。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59个,建设安置房24857套。“好房子”建设政策研究稳步推进,拟定《杭州市关于进一步开展住宅品质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技术导则,积极申报试点项目3个。三是村镇建设绘就和美画卷。实施农房宜居改造行动,完成农房改造12617栋、困难家庭危房救助296户,杭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两项做法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完成30个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19个村列入2025年度省级彰显浙派民居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名单,数量均列全省第一。推进农污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农污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99.13%。启动《杭州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23-2035)》编制,累计建成绿道230公里。在全市140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管线序化整治。
(三)产业发展质量再提升。一是城建投资扩面增效。省、市千项万亿工程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二是要素争取卓有成效。全力抢抓政策红利,向上争取资金支持15项,获得资金超150亿元。三是三大行业稳步发展。建筑业总产值完成约5660亿元,全省第一。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4222亿元,占全省房地产投资三分之一以上,为稳定全省、全市投资大盘作出积极贡献。完成勘察设计业产值2085亿元。
(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再提升。一是扎实推进双碳工作。加快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施绿色建筑面积4041万平方米,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占比81.7%,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位列全省首位。二是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628万平方米,落实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6个。印发《杭州市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防控技术指引(修订版)》等指导文件,承办全省医疗建筑实施装配化装修展示观摩会。三是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完成《杭州市智能建造工作探索研究》课题研究,起草智能建造技术清单。全市11个项目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浙江建工、中电建华东院、东南网架等3家企业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
(五)行业管理效能再提升。一是深化行业数智改革。推进全市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迭代升级CIM基础信息平台,完成城市更新等6个“CIM+”场景建设。地下隐患智防应用体系被国家数据局评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浙里建人员数字化监管应用推送实人认证人员数据171万条,入选住建部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勘察智护”应用场景实现地铁保护区内勘察钻孔作业全程管控。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安装接入率95.49%。二是优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全面铺开“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在萧山、余杭、钱塘三个区启动施工图审查改革试点。三是提升行业监管水平。全面承接省重大项目招投标监管职能,全年完成建设工程项目招标2044个、中标金额1335.84亿元。开展EPC专项整治行动以及房建市政工程领域招标代理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率先构建房地产企业信用体系,每季度公布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相关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四是强化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推进住宅质量保险,推动业主开放日制度落地,建立住宅质量信访领导包保制度,相关做法在全省“质量月”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开展建筑施工领域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完成防汛防台工作,全市建设施工领域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17%、25%。强化建筑垃圾源头管理,联合制定《全市建设工程建筑垃圾源头管理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职责和管理要求。临平区创新“四小”安全教育制度,在全省“安全生产月”现场观摩会上作经验交流。五是认真履行消防审验职责。印发《杭州市商业娱乐新业态消防技术导则(试行)》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补齐技术短板。全年完成消防设计审查1480项,消防验收762项。六是加大欠薪处置力度。推进根治欠薪“提升年”行动,化解“杭薪付”平台欠薪线索23024条、国务院平台投诉8000余件,帮助追讨工人工资7.79亿元。七是强化法治城建建设。完成《杭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立法,上报《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修改)等立法建议。做好双随机抽查,开展包容审慎行政执法1660余次。八是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编制整改方案,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4项问题整改及3件信访主办件、4件协办件办理,牵头154件区、县(市)信访件核查。
(六)大城北规划建设再提升。制定实施《大城北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全年实施项目260个,其中完工93个。启动运河两岸景观风貌整治提升。加快打造运河沿岸、杭钢旧址、良渚新城玉湖三大重点片区,大运河杭钢公园一期、良渚新城玉湖公园等标志性项目建成开放。加快完善大城北地区骨架路网,建成通车临半路等道路15公里。全力补齐优质公共服务短板,新增中小学校学位19000余个、医院床位1100个、保障性住房及安置房4100余套。围绕六大产业片区,聚焦“数智+文化”,加速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建成康桥村5G创新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11个。
(七)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政治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3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讲53场次,以“五学联动”推动全会精神学习全覆盖。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全委1700余名党员干部逐条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案例警示教育,组织处级以上干部廉政谈话120人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城建档案消防数据资源跨部门知识集成服务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杭州市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评估》课题获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二是基层党建落实落地。深入推进行业党建“优享赋能”专项行动,牵头落实党建赋能未来社区建设助推社区公共服务提质等项目。持续深耕项目党建,指导推动“红色工地”建设1049个。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指导建设“共富超市”229家、共富风貌驿137个。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抓深抓细。落实“四责协同”机制,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签订责任书,压实主体责任。制定“一把手”和班子成员“一人一单”,落实党组主要负责人听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加强对班子成员和直属单位“一把手”监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一体化推进清廉工地、清廉消防、清廉招投标、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四是三支队伍建设统筹发力。组建城建规划干部成长营,深化“导师+项目+年轻干部”模式,推动干部在重点任务一线历练成长。优化机构职能配置,做好干部选拔、交流、职级晋升,进一步提高人岗相适度和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选培优秀青年建筑师10名,新增建筑业高技能人才4938人,培育乡村建设工匠6875名。启动“双师下乡”,全市1219个行政村与建筑师、工程师签订服务协议。五是意识形态筑牢阵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专项督查。建立负面舆情监测和市区联动研判处置机制,深化宣传矩阵联动,“杭州建设”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769条。